返回介绍

小李在外企

发布于 2025-01-22 00:38:48 字数 311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1 小李所在的公司经营不善, 换了个 CEO, 新的 CEO 曾经任职于某知名外企, 上任后急于重振雄风,不断就给大家打气, 在一次员工大会对大家说:

“我们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是灵活,效率高,船小好调头啊, 我在外企的时候,公司虽然很有实力,但是机构臃肿,决策复杂, 有一次有个东西需要审批, 要层层的盖章, 你们猜猜需要盖多少次章? ”

“五次, 八次, 十次... ” 大家都没猜中,最终 CEO 揭开了谜底:

“整整 28 次!”

小李被惊到了, 什么事情需要 28 次的审批才能通过, 这样的效率该有多低? 这不可能吧?

提到外企,小李脑海中全是光鲜亮丽的白领形象, 心向往之。

过了两年, 小李在机缘巧合之下也进入了这家外企, 呆了几年也没有见过需要审批 28 次的情景, 小李想这要么是个非常罕见的个例, 要么就是自己级别太低,无缘相见。

但是审批的确无处不在, 刚进项目组的时候, 为了把自己的开发环境搭建起来, 小李的师傅指导着他可真是忙活了很久啊。

虽然公司的日常 OA 账号在入职的时候已经创建了,接下来要还得申请巨多的账号, 特别是这些账号的申请流程还都挺复杂, 所以前辈们把申请过程仔细的记录了下来,存放在一个文档数据库里,方便后人查阅。

可是令人想不到是, 这个文档数据的的访问权限也需要申请 !

小李算了算, 这些需要申请的账号包括: 数据库账号(开发库,两个测试库), 源代码访问账号, 文档库账号, 应用服务器账号,应用服务器控制台访问账号, Bug 系统账号, 生产系统支持账号 服务器维护系统账号, 这些统统需要审批, 甚至是测试系统内为了获取某个角色,也需要特定人的审批, 一句话,你能想到的账号几乎没有不需要审批的。

如果中国人审批还好, 如果是需要国外的审批, 那至少得等一天 -- 因为有时区问题。

小李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这些账号才陆陆续续的弄好。

小李经常想,这些审批真的是需要的吗? 2 正式的开发工作展开了, 小李发现,之前的审批完全是毛毛雨, 跨地域,跨时区的协作才是大问题!

小李也看过一些全球化协作的文章,听起来很美好: 中国人白天干, 下班前提交代码, 晚上美国人能接着干, 24 小时轮流转。

但实际情况呢? 小李团队的需求主要在美国提出, 开发分散在美国,印度,中国, 项目管理在欧洲展开。

小李的工作有一些和美国团队有接口的交互, 这一天小李遇到了一个问题, 可是白天没人能回答, 只好发个邮件出去,等待回复。 

第二天一上班,小李就兴冲冲的打开邮箱,心想着今天可以继续开工了。 

可是邮箱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新邮件, 可能是美国同事太忙, 忘了回复了吧, 小李又追发了一封信,还特意把优先级置为“紧急”。

第三天, 回复果然到了, 悲催的是这位美国同事没有读懂自己的问题(可能是英文太差,没有描述清楚), 回答的驴唇不对马嘴。

小李还想再发邮件,被师傅制止了, 师傅说: “小李, 这样下去太浪费时间了, 你晚上 9 点上线直接去找这个美国同事,在线沟通吧”

从此以后, 晚上自主加班,上线和老美交流需求和接口变成了一种习惯, 每天晚上不上线的话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 浑身不自在!

小李经常会怀念原来公司, 有什么问题直接跑去一问就行, 面对面沟通,效率极高, 小公司就有这样的好处。

唉,在同一个地方办公是多么重要啊。 3 随之时间的推移, 小李慢慢适应了这里的流程, 学会了用各种各样的流程工具去完成工作。

如果数据库表需要改动, 就要按照流程在系统中给 DBA 开一个 ticket(意思是说这里有个事需要你去做, 给你发个通知单), DBA 看到以后(只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看到), 就会去处理, 把处理的结果放到同一个 ticket 中。

想修改一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 到另外一个系统中开 ticket, 管理服务器的人自然会去处理。

想部署新功能,开 ticket, 想查看生产环境的数据, 还是开 ticket, 这家公司的流程极为完善,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流程就像一张大网, 把每个人紧紧的包围起来, 只要按照流程办事, 基本不会出错。

自己的项目按部就班的开发, 每年按计划发布那么 2-3 次, 只是最近发布时感觉有些不爽。

按照公司规定, 对于生产环境开发人员是没法去碰的,只能由运维人员来处理,之前项目有个固定的美国运维小哥, 对项目非常熟悉,部署是驾轻就熟。 后来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采用了一个“运维人员池”的形式, 这一次是墨西哥的运维来部署, 下一次可能就换成了阿根廷人。 公司是节省了成本, 可是每次都是新人, 对项目了解太少, 偏偏自己的项目部署是又异常复杂, 手工操作特别多,每次都得费劲口舌给这些新人重复的解释部署过程, 即便如此,还是时不时的出错, 让人崩溃。

小李提了好几次自动化部署, 并且已经在测试环境实现了, 确实能极大的降低工作量和出错的可能, 但是生产环境的运维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 水泼不进,针扎不进, 一直我行我素。

由于涉及到跨组织的协调,不但是小李, 就连小李的经理都没法办法,只有期待着哪一天公司组织的变革了。

4 小李慢慢的发现,自己每天真正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少, 时间都被会议给占据了, 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得由开会来决定。

每周有三次需求沟通会,两次项目进度汇报(一次是全球的,一次是中国的), 一次开发人员沟通会。 还有不确定时间的技术分享会议, 专利想法讨论会, 更不用说参加了社团以后各种各样的会议了。 后来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每天还有 15 分钟的站会, 可惜的是只是学了个形式,没有学会真正的神韵。

会议白天有, 晚上也有, 小李感觉每天的工作都是被会议所驱动。

会议室成了公司最热门的资源, 为此公司还特别开发了一套会议室预定系统, 每月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需要去抢会议室。

会议如此之多, 有时候为了防止冲突,协调与会人的时间, 一个会议的时间被迫不断调整。

如果你听说专门开个会来讨论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开会 也不用感到惊奇了。 5 这些审批,流程,会议还不算什么, 最让小李觉得不爽的是自己的技术能力没有办法充分的施展。

自己所负责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遗留应用,上个世纪写成的,技术成熟,框架成熟(恩, 其实是前辈们自己写的非常简陋的框架)。

现在每次升级,每次都是小打小闹的根据业务改一点点,完全没有机会去设计一个稍微大点儿的东西, 没有办法展示自己的设计能力。

小李有点担心,现在技术发展这么快, 虽然自己也在跟进, 但是没有机会去在项目中实践,在这里长久待下去, 一直吃老本, 技术可能要废掉啊。 后记: 外企虽然有很多让人不爽的地方, 但也有很多优点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