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四章 领导讲话的几种特殊情境分析

发布于 2024-08-22 20:18:08 字数 88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有三个禅宗小故事,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一个故事:说是一物即不中。从前有位善弹抚琴的乐者,当他弹奏完一曲时,听者问他:“能不能告诉我这首曲子要表达什么意思?”琴师并不作答,而是从头又弹奏了一次。弹完,他对提问题那个人说:“这就是曲子的意思。”这个故事说,语言有时并不是必需的,用语言描述心中的感觉,如何描述都有偏颇,问题的本身才是最完美的答案。

第二个故事:慧能指月。唐代著名女尼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我坚持诵读《大涅槃经》已经很多年了,却仍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还请您不吝指教。”慧能答说:“我不识字,请您把经文诵读出来,或许在下可以略解其中的真理。”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也不识,怎么能了解其中的真理呢?”慧能也笑曰:“真理与文字无关,它像天空中的明月。”说着他指向明月,恰此时明月如水,澄净地悬挂在夜的寂静天空。慧能继续道:“文字却像你我的手指。您看,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我们看月也不一定要通过手指。”无尽藏尼恍然大悟。语言文字只是用来表达真理的载体,是帮助达到语境的舟车而已,把文字奉为真理,正如同把手指当做明月。

第三个故事:阴雨天两人行,天不淋一人。禅师有一天坐坛时问弟子们:“绵绵阴雨二人行,但是天却不淋一人,你们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其中一个弟子抢着答道:“因为有一个人穿了蓑衣,一个人必定没有穿才会淋湿。”另一个弟子接着说:“因为是雷阵雨或者局部下雨,正好一个处在雨域,一个处在雨域外。”还有一个弟子说:“因为有一个人走在路上,正好被淋湿,而另一个走在屋檐下,就没有被淋湿。”禅师听了几个弟子的答案,颇失望地说道:“你们都执著于文字,当然就无法发现真相。不淋一人,不就是淋湿两人吗?”文字指出真理,真理却不在文字上。光在文字上推敲,自然见不到真理。

看完这三个小故事,聪明的读者,你是否从中体会到听领导说话时,如何分析辨别他话中的虚实?也许无所谓虚,也无所谓实,虚实相生又相互转化。透过这虚虚实实的表象,听到领导内心的本意,就是听得有效。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