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记得第一次写并发编程的文章时还是在2012年,当时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深入分析volatile的实现原理》,准备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在同事建法的建议下,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向了InfoQ,庆幸的是半小时后得到InfoQ主编采纳的回复,高兴之情无以言表。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专业媒体上发表文章,而后在InfoQ编辑张龙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下,我陆续在InfoQ发表了几篇与并发编程相关的文章,于是便形成了“聊聊并发”专栏。在这个专栏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快速的成长和非常多的帮助,在此非常感谢InfoQ的编辑们。2013年,华章的福川兄找到我,问有没有兴趣写一本书,当时觉得自己资历尚浅,婉言拒绝了。后来和福川兄一直保持联系,最后允许我花两年的时间来完成本书,所以答应了下来。由于并发编程领域的技术点非常多且深,所以陆续又邀请了同事魏鹏和朋友晓明一起参与到本书的编写当中。
写本书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研究和掌握的技术点进行整理的过程,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并发编程技术。
本书一共11章,由三名作者共同编写完成,其中第3章和第10章节由程晓明编写,第4章和第5章由魏鹏编写,其他7章由方腾飞编写。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JDK的源码介绍了Java并发框架、线程池的实现原理,帮助读者做到知其所以然。
本书对原理的剖析不仅仅局限于Java层面,而是深入到JVM,甚至CPU层面来进行讲解,帮助读者从更底层看并发技术。
本书结合线上应用,给出了一些并发编程实战技巧,以及线上处理并发问题的步骤和思路。
读者对象
Java开发工程师
架构师
并发编程爱好者
开设相关课程的大专院校师生
如何阅读本书
阅读本书之前,你必须有一定的Java基础和开发经验,最好还有一定的并发编程基础。如果你是一名并发编程初学者,建议按照顺序阅读本书,并按照书中的例子进行编码和实战。如果你有一定的并发编程经验,可以把本书当做一个手册,直接看需要学习的章节。以下是各章节的基本介绍。
第1章介绍Java并发编程的挑战,向读者说明进入并发编程的世界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第2章介绍Java并发编程的底层实现原理,介绍在CPU和JVM这个层面是如何帮助Java实现并发编程的。
第3章介绍深入介绍了Java的内存模型。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对程序员完全透明,内存可见性问题很容易困扰Java程序员,本章试图揭开Java内存模型的神秘面纱。
第4章从介绍多线程技术带来的好处开始,讲述了如何启动和终止线程以及线程的状态,详细阐述了多线程之间进行通信的基本方式和等待/通知经典范式。
第5章介绍Java并发包中与锁相关的API和组件,以及这些API和组件的使用方式与实现细节。
第6章介绍了Java中的大部分并发容器,并深入剖析其实现原理,让读者领略大师的设计技巧。
第7章介绍了Java中的原子操作类,并给出一些实例。
第8章介绍了Java中提供的并发工具类,这是并发编程中的瑞士军刀。
第9章介绍了Java中的线程池实现原理和使用建议。
第10章介绍了Executor框架的整体结构和成员组件。
第11章介绍几个并发编程的实战,以及排查并发编程造成问题的方法。
勘误和支持
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为此,特意创建一个在线支持与应急方案的站点http://ifeve.com/book/。你可以将书中的错误发布在勘误表页面中,同时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访问Q&A页面,我将尽量在线上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解答。书中的全部源文件除可以从华章网站[1]下载外,还可以从并发编程网站[2]下载,我也会将相应的功能更新及时发布出来。如果你有更多的宝贵意见,也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tengfei@ifeve.com,期待能够得到你的真挚反馈。
致谢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高婧雅、孙海亮,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始终支持我的写作,你们的鼓励和帮助引导我顺利完成全部书稿。
感谢方正电子的刘老师,是他带我进入了面向对象的世界。
感谢我的主管朱老板,他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还经常激励我完成本书编写。
最后感谢我的爸妈、岳父母和老婆,感谢你们的支持,并时时刻刻为我灌输信心和力量!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儿子方熙皓,希望他能健康成长,以及众多热爱并发编程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方腾飞
[1] 参见华章网站www.hzbook.com。——编辑注
[2] http://ifeve.com。——编者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