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一编 阿道夫 - 希特勒的崛起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一 德军在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攻势

发布于 2025-02-21 23:07:07 字数 459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由于希特勒愚蠢地不让德军在俄国及时撤退,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武器损失,使得许多指挥人员锐气大伤,也使一九四二年一月、二月间几个星期中的局面有几乎无法收拾的危险。尽管如此,希特勒死守活拼的疯狂决心无疑也有助于抵挡来势汹涌的苏军。德国军人的勇敢和坚韧的传统精神也起了作用。

俄国军队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战线上发动的进攻,到了二月二十日劲头已经过去了。三月底,又到了泥泞季节,血流成河的漫长战线相对地沉寂下来。双方都已精疲力尽了。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日德国陆军的一份报告透露了这一回冬季战役中遭到了多么惨重的损失,东线全部一百六十二个作战师中,只有八个师还有进攻的能力。十六个装甲师中,只剩下一百四十辆坦克可供使用——比一个师的正常数字还要少。

当部队休整时,现在身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就已在忙于制定夏季攻势的计划了。其实还要早得多,早在隆冬时期部队仍在冒着风雪后撤时,他就在这么做了。这些计划不如去年那样野心勃勃。现在他才开始明白,要经过一次战役就摧毁红军的全部力量是不可能的。这年夏天,他将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南线,证服高加索油田、顿尼茨盆地工业区、库班的小麦产区,并拿下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拿下这些地方,可以达到几个重要目标:使苏联失去为继续进行战争所迫切需要的石油、大量粮食和工业,另一方面却可使德国得到几乎同样急需的石油和粮食的来源。希特勒在即将发动夏季攻势时,对倒霉的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斯大林很可能也说过差不多同样的话,为了把战争坚持下去,他也必须保持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德国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封锁住通过黑海和伏尔加河向俄国中部运送石油的最后的主要路线,如果高加索油田还保持在俄国人手中的话。

希特勒不仅需要石油发动飞机、坦克、卡车,还需要人来补充他的兵员日减的部队。冬季作战结束时伤亡总数是一百一十六万七千八百三十五人,病员还不包括在内,后备兵员不足弥补这样的损失。最高统帅部向德国的盟国——还不如说是仆从国家——要求提供更多的部队。早在冬天,凯特尔元帅匆忙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为夏季攻势征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整师整师地征募。戈林,最后甚至希特勒也亲自出马,请求墨索里尼提供意大利军队。一九四二年一月底,戈林到达罗马,点收意大利向俄国战线增援的部队。他向墨索里尼保证一九四二年可以打败苏联,一九四三年可以使英国放下武器。齐亚诺发现这位脑满肠肥、胸前挂满勋章的帝国元帅简直不堪忍受。他在二月二日的日记上写道:「此人还是那样趾高气扬,架子十足。」两天以后又写道:

戈林今天离开罗马。我们在艾克赛尔西奥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戈林别话不说,只谈他的珠宝。他手上真的戴着几只漂亮戒指——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穿着一件宽大的黑貂皮大衣,既像一九○六年汽车夫的穿著,又像一个高等妓女去看歌剧时的打扮。

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的腐化堕落已日甚一日了。

墨索里尼向戈林表示,只要德国给大炮,就在三月分派两师意大利部队到俄国去。但是他对他的盟邦在东线的失败是如此忧心忡忡,以致于使希特勒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举行一次会谈,以便说明德国仍然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次会谈于四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在萨尔斯堡举行。墨索里尼、齐亚诺和随从人员被安顿在一座巴洛克式的克莱斯汉姆宫里,这座宫殿曾经是历代王公主教的故宫,现在又经过一番装饰,布置了从法国运来的帷帘、家具和地毯。意大利外交大臣猜想德国人得到这些东西大概「所费无几」。齐亚诺看到元首倦容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去年冬天那几个月在俄国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我第一次发现他添了许多白发」。

会谈中,德国方面照例说了一通对总的形势的估计。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请两位意大利客人放心:在俄国、北非、西线和公海上,一切都很顺利。他们透露,东线即将发动的攻势,矛头是指向高加索油田。

一旦俄国石油来源告罄(里宾特洛甫说),俄国便要屈膝投降了。然后英国——也将屈服,以求保全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英帝国的剩水残山——

美国完全是吹牛——

齐亚诺带着几分耐心听着他的对手的话。但他得到的印象是:不论美国最后采取什么行动,真正吹牛的却是德国。实际上,只要他们一想到这里,「他们就觉得凉了半截身子」。

像往常一样,话说得最多的是德国元首。

希特勒没完没了的说呀,说呀,说呀(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在受罪——他也是惯于只管自己发言的,现在却不得不憋着不说话。第二天吃过午饭,在一切都谈过以后,希特勒又不住嘴他讲了一小时又四十分钟。战争与和平,宗教和哲学,以至艺术和历史,什么问题都淡了,真是一项不漏。

墨索里尼不由得看看手表——德国人,可怜的德国人,天天得耐着性子听希特勒讲话。我敢担保,他讲话时的每一种姿势,每一个字眼,每一处停顿,他们莫不记得烂熟,约德尔将军经过一番了不起的克制,最后在一张长沙发上睡着了。凯特尔也直打瞌睡,但他总算没让脑袋搭拉下来。他离希特勒太近,不能由着自己——

虽然希特勒费了很多口舌,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费了这些口舌,总算使墨索里尼答应向俄国前线提供更多的意大利炮灰。希特勒和凯特尔从各个仆从国家得到了很大收获,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统计,「盟邦」将有五十二个师可供夏季作战之用——罗马尼亚二十七个师,匈牙利十三个师,意大利九个师,斯洛伐克二个师,还有西班牙一个师。这五十二个师约占东线的轴心国家全部兵力的一/四。在德军进攻重点所在的战线南部,将要增援四十一个师的生力军。其中一半,即二十一个师是匈牙利部队(十个师)、意大利部队(六个师)和罗马尼亚部队(五个师)。哈尔德等绝大多数将领并不赞成把大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么多的「外国」师上。他们认为,这些部队的作战素质往轻里说也是靠不住的。但是由于他们自己人力不足,也只得接受这些援兵。这一决定很快就对即将到来的灾难起了促成作用。

最初,在一九四二年夏天,轴心方面还大走红运。在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开始以前,北非战场上便已取得了轰动一时的胜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隆美尔将军在沙漠地区重新展开攻势。「他率领有名的非洲军(有二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和八个意大利师(其中一个师是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把英国沙漠部队打得狼狈逃回离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六月二十一日,他攻陷英军防线上的重镇托卜鲁克,一九四一年英军曾在这里坚守九个月,直到德国撤围。两天以后,他进入埃及。六月底,到达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六十五英里的阿拉曼。盟国许多政界人士大为震惊,他们反复端详着地图,认为现在几乎已无法阻挡隆美尔给予英国一次致命打击:征服埃及,然后在得到增援的条件下,向东北推进,席卷中东的大油田,再与俄国境内的德军会师于高加索。俄国境内的德军这时已经开始从北面向高加索前进了。

这是盟国在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相对说来,是轴心方面最光明的时刻之一。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希特勒对全球战略是一窍不通的。他不知道如何利用隆美尔在非洲获得的惊人成就。他奖给这位非洲军的英勇领导人一根陆军元帅的节杖,却没有给他送去供应和援兵。「由于雷德尔海军元帅和隆美尔的一再催促,希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在与英国军队经过一系列恶战之后,隆美尔的部队被完全逐出昔兰尼加省,一直退到该省西部边境的阿格拉一线。但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一月,隆美尔以其惯有的弹性,卷土重来,经过十七天的快速战斗,收复了一半失地,回到加柴拉,并于一九四二年五月末从加柴拉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

特勒才勉强同意首先派非洲军和一小批空军到利比亚。他这样做只是为了防止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溃散,而不是由于预见到征服埃及的重要性。德国要征服埃及,关键实际上在于马耳他岛。这个小岛位于地中海中间,在西西里和利比亚的轴心基地之间。英国的轰炸机、潜水艇和海面舰只就是从这个英国军事要塞出发,袭击德国和意大利向北非运送给养和兵员的船只的。一九四一年八月,准备运给隆美尔的给养和增援部队,大约有三十五%葬于海底;十月,这个数字达到六十三%。十一月九日,齐亚诺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从九月十九日以来,我们已放弃了向利比亚运送物资和人员的打算;每一次尝试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今晚我们再作尝试,七艘轮船出发了,护航的有两艘万吨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我们的船只全部——我说的是全部——被击沉了——英国人在葬送我们的船只之后,返回他们(在马耳他)的港口。

德国人过迟地从大西洋战场腾出几艘潜水艇到地中海来,并给凯塞林元帅增加了若干中队的飞机,供西西里基地使用。德国决定要使马耳他岛失去作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摧毁英国在地中海东部的舰队。这个决定立即收到了效果。一九四一年底,英国损失了三艘战舰、一艘航空母舰、二艘巡洋舰以及几艘驱逐舰和潜水艇,余下的舰只被逐回埃及基地。几个星期之中,马耳他日夜遭到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这就使轴心的供应顺利运出——一月间没有损失任何船只——使隆美尔得以重整旗鼓,大举进军埃及。三月间,雷德尔海军元帅说服希特勒批准了隆美尔进攻尼罗河的计划(「阿伊达计划」),同时批准了用伞兵占领马耳他的计划(「大力神计划」)。从利比亚发动的进攻将于五月底开始,袭击马耳他预定在七月中。但是到了六月十五日,正当隆美尔得到初步成功时,希特勒却推迟了进攻马耳他的计划。他向雷德尔解释说,这是因为无法从俄国前线抽调出部队和飞机。一两个星期以后,他又一次推迟「大力神计划」,说不妨等到东线夏季攻势结束、隆美尔征服埃及之后。他指示在这个时期中可用继续轰炸的办法使马耳他不能动弹。

但是马耳他并没有被制伏得不能动弹。由于没有能使马耳他失去作用,也没有能把它拿下来,德国即将付出昂贵的代价。六月十六日,英国的一个大护航舰队开到这个被围困的海岛。尽管损失了几艘军舰和运输船,这次行动使马耳他又恢复了基地的作用。美国航空母舰「黄蜂」号上的喷火式战斗机飞到马耳他,不久以后就使德国轰炸机再也不能轰炸这个岛屿了。隆美尔尝到了苦头。他的供应船只被击沉了三/四。

隆美尔进驻阿拉曼时,只有十三辆作战坦克。他在七月三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军力量已日渐衰竭。」而这时金字塔已几乎在望,再往远处看,便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大战利品!希特勒又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又失去了一个由战运给他带来的最后的天赐良机。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