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1.14. 区块链的六层模型

发布于 2023-06-19 14:14:33 字数 95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1.14. 区块链的六层模型

区块链技术的模型是由自下而上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第一层“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以及相关的非对称公私钥数据加密技术和时间戳等技术,这是整个区块链技术中最底层的数据结构。这些技术是构建全球金融系统的基础,数十年的使用证明了它非常安全的可靠性。而区块链,正式巧妙地把这些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第二层“网络层”,包括P2P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P2P组网技术早期应用在BT这类P2P下载软件中,这就意味着区块链具有自动组网功能。

第三层“共识层”,封装了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机制算法。共识机制算法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因为这决定了到底是谁来进行记账,而记账决定方式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十余种共识机制算法,其中比较最为知名的有工作量证明机制(PoW,Proof of Work)、权益证明机制(PoS,Proof ofStake)、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等。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是构建区块链技术的必要元素,缺少任何一层都将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技术。

第四层“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主要出现在公有链当中。在公有链中必须激励遵守规则参与记账的节点,并且惩罚不遵守规则的节点,才能让整个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在私有链当中,则不一定需要进行激励,因为参与记账的节点往往是在链外完成了博弈,通过强制力或自愿来要求参与记账。

第五层“合约层”,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比特币本身就具有简单脚本的编写功能,而以太坊极大的强化了编程语言协议,理论上可以编写实现任何功能的应用。如果把比特币看成是全球账本的话,以太坊可以看作是一台“全球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任意的应用程序,并且程序的有效执行能得到保证。

第六层“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比如搭建在以太坊上的各类区块链应用即部署在应用层,而未来的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社会也将会是搭建在应用层。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