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7.6 敏捷工程的成功之处
如上所讨论的,在发现“人的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之后,传统工程就将它作为一个学术话题,用一些角色、规格与方法来限制这些人的行为,试图将管理变成一个“技术所需的条件”以及“可以基于技术手段来改善的群体工件”——“人件”这个名词其实就翻译得很好。《人件》本质上也是基于这样的立论来讨论工程话题的一本书。简单地说就是:总有那么一些方法可以让管理成为工程的一部分。
但是敏捷工程却在“人的问题”上探索另一个“解”。关于敏捷工程,我从来都是把它与传统工程“对立”起来讨论的。但在根本事实上,它们是不对立的——我的意思是说,它与传统工程在“关注人的问题”这一点上并不对立,但在二者的求解方法上却大相径庭。
敏捷工程直接将问题指向“人的私利”与“合作”之间的矛盾,即人们“究竟是为什么要合作”的。敏捷工程无比强调团队内部的合作,并将这一合作设定为一种“道德需要”。由于有了这个前提,不合作者将被套上道德枷锁,或被拷问,或被驱逐。总而言之,敏捷团队必将因此变成一个(尽可能地)倾向合作的团队。因为这一核心前设的不同,在四条敏捷宣言中就有两条涉及合作(另外两条则是针对产品定义的),而在十二条敏捷原则中则有超过半数都是在强调团队成员的道德认可,而非强调某种技术方法。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敏捷工程的成功之处在于形成益于合作的团队氛围,以及在道德与行为准则上实现人们的“强制合作”。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