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六节 隐喻的产生原因及其功能

发布于 2023-04-06 12:00:02 字数 248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隐喻产生的原因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原因往往是因功能而起,功能又多半为原因所致,因此本书将这两者置于一起加以简要叙述。

一、语言方面

(一)修辞上的需要和功能

为了使语言不落俗套,表达新颖,人们自然就要去追求新奇的表达方法,隐喻正好可用来满足这一需要。求新猎异的需求成为隐喻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勰则强调了比喻的“敷华”、“惊听”的修辞功能,并阐述了比喻与文体的关系,繁丰的文体与比喻众多、辞采丰富有关。

毫无疑问,恰当使用隐喻可大大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有力提高语句表达的形象性、意象性、趣味性、隐晦性、诗意性,可给人耳目一新、想象丰富的感觉,这样便可达到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目的。例如1988年复旦大学代表队与台北大学代表队在新加坡的辩论场上就“儒家思想是否可抵御西方歪风”的题目展开论战,复旦大学在论证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时,将孔夫子因在鲁国得不到重用而周游列国喻说成“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将靠儒家思想来抵御西方歪风喻说成“叫内科医生去开刀”,并引用孔夫子的话“画饼不能充饥,巨象不能捕鼠”来告诫对方辩友“不要穿古代的戏装演现代悲剧”,这一系列形象生动的隐喻,大大加强了论证的可信度,提高了语句的感染力,因而激起在场观众长时间的掌声,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从而迫使对方观点不被接受成为定局。

由于诗歌常常依赖于隐喻表达,或者说,也正是隐喻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难怪有人要说隐喻是诗歌的语言,语言是用旧了的诗,思与诗是邻居,诗以隐喻得以生存,所以,隐喻既能满足诗歌的表达需要,诗歌又能实现隐喻的修辞功能。

(二)经济性的需要和功能

隐喻可使旧词不断获得新义。在语言发展的某一时期倘若还未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某一新概念时,人们常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寻找概念间的理据性联系,借用已有词汇来对其加以表述,从而形成了该词语的隐喻性用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义词中的语义链现象。因此隐喻可用来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演变过程和相互关系。戈特力(Goatly,1997)分析了整个英语词汇的隐喻模式,发现整个英语词汇都是建立在这些模式之上发展起来的。倘若语言中没有这些用隐喻构成的词语,而把那些多义词都用一个一个单独的字词来表达,那么语言中的词汇量就会不堪设想。

戴侗在《六书故》中说:

天下之物名无穷,而书有限也;理义精深广博,而书之所可象者皆初粗也。

文字是有限的,而物名是无穷的,如何以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无限的物名呢?宋末元初的戴侗看出了其中的秘密,可以用“充类之术”(即:词义的引申,隐喻)来解决这一矛盾。

用隐喻方法来发展词汇是一切语言中都能见到的普遍现象(参见拉耶芙斯卡娅,1957;汉译本1963:116),因此隐喻还具有填补词汇空缺、转换词类的功能,是揭示语言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方式,对于研究语言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隐喻可使语言表达简练,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如说一个人现在已从根本上与原来不一样了,或者是彻底转变了自己原来的立场或思想,可一言以蔽之——“脱胎换骨”,仅四个字就可基本涵盖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也使得语句委婉高雅,反映出说话人的情操。成语的修辞性和经济性功能正在于此。

二、认知方面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近2000多年的时间内,西方学者将隐喻一直视为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被置于语言平面中加以研究,但今天认知科学界普遍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们一种认识新事体的需要,具有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和发展人类认知的功能。

从第十二章可知,首先提出隐喻认知观的当算康德,此后有Shelly、Cassirer、Blumenberg、Richards、Black、Ortony,成就最大者当算L & J。

根据体验哲学的基本原则可知,概念系统的核心是直接源自我们的体验,来自感知、身体运动以及对物质、社会的经历。不直接源自体验的概念主要是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形成的,隐喻是形成抽象概念、并进一步建构概念系统的必由之路。

现实中各类事体之间存在各种关系,人类可通过思考发现其间的相似之处,或通过想象在其间建立联系,这是人们产生隐喻用法的认知基础。L & J(1980:154)指出:

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

此时,隐喻就成为人们对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工具。一旦产生了跨概念域的隐喻性用法,就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了为人们所能认识到的联系,也就为我们认识事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多了一种重组世界的新方法,从而就可大大拓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他们(1999:82)还指出:

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是将推理类型从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

人们通过跨概念域的映射形成了概念隐喻,在此基础之上建构了我们的推理、经验和日常语言,使得我们获得对目的域的理解,而用其他方法则行不通。概念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是无所不在的,到处可见,不用隐喻来思考主观经验,是很难想象的。通过概念隐喻可使人们不断挖掘事体间的各种新联系,为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基本方式,形成了组织经验结构和概念系统的基础,同时还可用来发展理论体系。

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

三、其他原因

此外隐喻的形成还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人们为达到礼貌目的,往往会避免一些令人不快的说法,此时就需借助隐喻性的委婉语。某些圈内人士出于维持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往往会使用一些特殊的隐喻性行话,以此获得团体的认同,这样隐喻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