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所获赞誉
- 序言
- 关于判断与决策的有趣研究
- 快思考,慢思考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系统 1,系统 2
- 第 1 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第 2 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第 3 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第 4 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第 5 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第 6 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第 7 章 字母 B 与数字 13
- 第 8 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第 9 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 第 10 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第 11 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第 12 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第 13 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第 14 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第 15 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第 16 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第 17 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第 18 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失误
- 第 19 章 知道 的错觉
- 第 20 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第 21 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 第 22 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第 23 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第 24 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 第 25 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第 26 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第 27 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第 28 章 公平性 -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第 29 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第 30 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第 31 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第 32 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第 33 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第 34 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 第 35 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第 36 章 人生如戏
- 第 37 章 你有多幸福?
- 第 38 章 思考生活
- 附录 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附录 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致谢
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很多选择都是喜忧参半的:既有损失的风险也有获利的可能,我们必须要决定是接受这个风险还是拒绝它。对新成立的企业进行评估的投资商,思忖是否上诉的律师,定夺是否出击的战时将军,以及必须决定自己是否参加竞选的政治家们,都要面对胜利或失败的各种可能性。如果要找一个前景喜忧参半的例子,请看看你对下面问题的反应。
问题 5:现在,用抛硬币来打赌。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 100 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 150 美元。
这个赌局吸引人吗?你想参加吗?
为了作出选择,你必须平衡得到 150 美元时的满足感和失去 100 美元时的失落感。你有何想法?尽管这个赌局的预期值显然是有利的,因为你坐收的赢利铁定比你可能遭受的亏损小,但你可能还是不愿下这个赌注—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这样做。拒绝这个赌局是系统 2 的行为,但那些关键的输入信息是由系统 1 产生的情感反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失去 100 美元的恐惧比得到 150 美元的愿望更强烈。我们从众多此类观察中得出结论,即“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因此人们往往会规避损失。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就能测量出自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规避损失,这个问题就是:要想平衡 100 美元的可能损失,我需要得到的最少收益是多少?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约为 200 美元,是损失的 2 倍。有几个实验曾对“损失厌恶系数”作出估计,这个系数通常在 1.5~2.5 之间。当然,这是个平均值。有些人规避损失的能力比别人更强。金融市场中的专业风险投资者更能容忍损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会对每一次经济波动都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吧。当实验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像商人那样思考“时,他们对损失的规避感就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对损失的情绪反应(通过情感激励的心理指数来测量)也大大减弱了。
为了检测你对不同风险的损失厌恶率,请思考下面的问题。忽略所有社会因素,不要试图表现得胆大无礼或者谨小慎微,只关注可能的损失和抵消盈余的主观影响即可。
·来看一个赌局,在这个赌局中你有 50%的可能性会损失 10 美元。你最少需要得到多少钱才会觉得这个赌局能吸引你呢?如果你说 10 美元,那就说明你对风险根本就不在意;如果你给出的答案不到 10 美元,那就说明你在寻求冒险;如果你的回答超过 10 美元,这就说明你有损失厌恶的概念。
·要是在抛硬币的赌局中你可能会损失 500 美元,又会怎样呢?你需要多少钱才能抵消这一损失?
·要是会损失 2000 美元,又会怎样呢?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损失厌恶系数在风险增大时也会提高,但并不是急速提高。当然,如果这种可能的损失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或者你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威胁,所有的赌注也就荡然无存了。在这些情况下,损失厌恶系数会非常大,甚至也许会无穷大—如果你很幸运,非常有可能赢钱,但不管赢得几百万美元,
你总有不想承担的风险。
再来看一下图 10,也许它能帮你避免常见的困惑。在第 1 章中我曾两次断言,有些读者也许会认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在得失都可能出现的赌局中,损失厌恶会产生极力规避风险的选择。
·在肯定会有损失和有可能会损失更多的选择中,降低敏感度会引发冒险之举。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在得失都可能出现的赌局中,可能的损失是可能的获利的 2 倍,从比较得失的价值功能线形图的倾斜度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肯定会有损失的情况下,价值曲线(降低敏感度)的弯曲度会导致冒险之举。必定损失 900 美元的痛苦比有 90%的可能失去 1 000 美元的痛苦要强烈。这两种见解是前景理论的精髓。
图 10 显示出价值功能曲线的突变,在这个曲线图中,获利变成了损失,因为即使相对于你现有的财富而言,风险系数很小,但它引起的损失厌恶数目却是很大的。对财富状态的态度可以解释人们对小风险的极端规避,这样的说法可信吗?伯努利理论这个明显的缺陷在 250 多年里都未能引起学者的注意,这的确可以算做理论导致盲目性的典型案例了。2000 年,行为经济学家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最终从数学角度证明了通过财富效用来解释损失厌恶是荒谬的,注定会失败,他的证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拉宾的原理显示,从数学角度来看,任何拒绝低风险的有利赌局的人,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赌注从而坚决将风险规避推向一个荒谬的水平。例如,他注意到大多数人都排斥下面这种赌法:
有 50%的概率损失 100 美元,有 50%的概率得到 200 美元。
他之后表明,根据效用理论,排斥这种赌法的人最终也会拒绝下面这种赌法:
有 50%的概率损失 200 美元,有 50%的概率得到 20000 美元。
当然,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拒绝这种赌法!在某篇文章中,马修·拉宾和理查德·泰勒记录了这些证据,他们评论说,这个更大的赌局“有 9900 美元的预期收益—损失绝对不会超过 200 美元。如果你拒绝了这个赌局,即使是最差劲的律师也会认定你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
也许是被热情冲昏了头,他们竟然以回顾著名的“巨蟒”小组的幽默短剧作为文章的结束语,短剧中一位倍感挫败的顾客想把一只死掉的鹦鹉送回宠物店去。顾客用了一长串短语来描述这只鹦鹉的状态,高潮部分说的是“这就是那只前鹦鹉”。拉宾和泰勒继续说道:“经济学家应该认识到预期效用是一种‘过气的假设’。”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草率的说法颇有些亵渎神明的意味。然而,认为财富效用可以解释人们对小损失的态度堪称受伯努利理论引导的盲目做法,这种盲目做法正是幽默评论理所应当抨击的目标。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