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 出版者语
- 中文版序
- 正文
- 第 1 章 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 第 2 章 有没有罪恶感,是善与恶的分水岭
- 第 3 章 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 第 4 章 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 第 5 章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 第 6 章 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 出版者语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
- 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
-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 第二部分 心灵探索
- 第四章 自尊自爱
- 第五章 感受神秘
- 第六章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 第七章 神话:人性的旅程
- 第八章 上瘾:神圣的疾病
-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 第十章 性与精神
- 第十一章 物质与精神
- 第十二章 从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反抗草率的思考
- 第一章 思考
- 第二章 意识与觉察
- 第三章 学习与成长
- 第二部分 在复杂中摔打,在矛盾中抉择
- 第四章 个人的生命抉择
- 第五章 团体的生命抉择
- 第六章 在社会中的抉择
- 第三部分 前半生追寻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 第七章 生命在焦虑中超越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 中文版序
- 序言
- 第一章 真诚的关系
- 第二章 独立与依靠
- 第三章 真诚共同体
- 第四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 第五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 第六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 第七章 进化的途径
- 第八章 人性的幻想
- 第 9 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 第 10 章 空灵的意义
- 第 11 章 不设防
- 第 12 章 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他人意识
随着意识的进一步成长,从“自我意识”中会逐步形成一种“观察性自我”。这个“观察性自我”不仅会把自己当成观察的对象,感受自身的喜悦、悲伤和愤怒,也会推己及人,去观察别人,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并由此发展出“他人意识”。
在自我意识中,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感受,将感受作为灵魂的语言。比如,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真实看法,就应该仔细体会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因为在我们最深的感受中,隐藏着我们最高的真实。如果脱离了自己的感受,自我就沦为一个空壳。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感受中,不将意识向外拓展,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有自我意识,没有发展出他人意识,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既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不能让生命进入更大的空间。
自我意识,最突出的表现是自恋;他人意识,最集中的表现是共情。
缺乏自我意识,我们就失去了自我;而缺乏他人意识,我们的自我就不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关系,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孤独的星球上,身边总会有其他人存在,谁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生存问题。一个人如果离群索居,不仅难以生存,也将无法繁衍生命。事实上,荣格所说的“个体化”,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孤独终老,而是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个体的价值,赋予生命意义。
他人意识,既包括共情能力,也包括合作精神的内在驱动力。阿德勒说,生命有三大任务:工作、社交和两性。想要完成这三大任务,需要我们具有他人意识与合作精神。如果我们不能与他人合作,就很难出色地完成工作;如果我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如果男性不与女性合作,不了解对方,缺乏共鸣,就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在生活中,看一个人是不是活得充实和幸福,也可以从工作、社交和两性这三方面来观察。一个缺乏他人意识的人,很容易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摩擦,或者顶撞上司,这些人的工作和事业一般不会太顺利。同样,缺乏他人意识的人,由于自我意识太强烈,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与人交往时总想占据上风,支配他人,所以,他们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社交生活通常很不如意。与此同时,这些人也很难处理好婚姻关系,因为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挑剔、指责对方,把家庭变成争吵的战场。
每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点亮自己,展开生命。而合作的基础,是要培养出他人意识。缺乏他人意识的生命是蜷曲的、愤懑的,也是孤独的。很多缺乏他人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不能充分发展自身的智力和才能,无法理解周围的人和整个世界,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或者成为罪犯。而培养他人意识,是防止成为神经症和罪犯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阿德勒说:“唯一可能改善人格的途径,在于一个人用更加合作、更有勇气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我们之前说过,“观察性自我”对于意识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观察性自我,我们的意识很可能停滞不前,他人意识也就没有了萌芽的机会。这样一来,我们根本无法发展人性的潜能,将生命完整地展开,去实现那个真实而美好的自我。而心理治疗之所以影响深远,就在于它可以帮人们培养“观察性自我”。当患者躺在心理诊所的长椅上,他们不仅需要谈论自己,更需要对自我进行观察,既观察自己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也观察自己谈话时的感觉。
柏拉图说:“没有审视的生活,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生活。”
当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观察对象,能自己去观察自己的时候,意识便迎来了一次成长的飞跃。这时,我们不仅是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被观察的对象,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跳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开始站在外面看自己。进而,我们不仅能观察到自己的存在,也能观察到他人的存在,这样的观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客观,更接近现实和真相。
作为心理医生,经常有病人问我:“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治疗?”
我的回答是:“当你可以成为自己的治疗师时,也就是你可以把治疗的方法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我对你的治疗就可以结束了。”
我所说的“把治疗的方法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发展出“观察性自我”,对生活保持觉知。因为有了“观察性自我”,我们的意识才能进一步发展。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