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 3 节 人格的测验

发布于 2025-02-01 18:15:30 字数 629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人格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何鉴定人格差异,心理学家们设计了人格测验来进行鉴别。人格测验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格测验方法。

一、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是一种问卷式的人格测验,量表中列有很多陈述性的题目,受试者可按题目中所述适合于自己情形者选答,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方法。自陈量表通常都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在自陈量表中的题目,其所陈述者均为假设性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其陈述方式多采用第一人称。

一个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可以用来测量单一的人格特质,也可以用来测量多个人格特质。下面介绍几种测量多个人格特质的测验。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 20 世纪 40 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编制的,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及医学的研究。本测验对每个受试者的个性特点提供的客观评价,是临床医师与心理学工作所关注的。MMPI 采用问卷测验法,该表全部共有 566 个采用自我陈述语形式的题目,题目内容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对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问题的态度等 26 类问题。包括 14 个分量表,其中 10 个为临床量表,它们是 Hs(hypochondriasis,疑病)、D(depression,抑郁)、hy(hysteria,癔症)、Pd(psychopathicdeviate,心理变态)、Mf(masculinity-femininity,男性化~女性化)、Pa(paranoia,偏执)、Pt(psychasthenia,精神衰弱)、S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Ma(hypomania,轻躁症)、Si(socialintroversion,社会内向),4 个为效度量表,它们是疑问分数(Q)、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校正分数(K)。所有题目采用“是”与“否”回答,若确实不能判定则不作答。

这个测验所重视的是被试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这些题目供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题目做出判断。然后,根据病人的答案纸计算分数并进行分析,每一被试均可从各分量表的得分而获得一个人格剖面图。该量表的最大优点是较为客观和系统,不足之处是对疾病的辨别力较差,并且受教育和文化背景的限制。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也译为“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 1959 年基于默里的人格理论而编制。该量表共 15 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自责、成就、接近他人、攻击、自主、求变、关注他人、支配、执着、表现、异性恋、内省、养育、求秩序和帮助他人这 15 种需要和动机。15 个分量表包括成就需求、顺从需求、秩序需求、表现需求、自主需求、亲和需求、内省需求、求助需求、支配需求、自贬需求、助人需求、变化需求、持久需求、异性需求、攻击需求。每个分量表 15 题,共 225 个题目。每个题目包含两种自我描述性的陈述。施测时要求被试从每题中选出一个最能描述自己的陈述。通过被试对题目的选择,鉴别其在 15 种心理需要上的倾向,从而了解被试的人格特质。每个题目为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测试者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

通过被测试者对问题的回答,个人兴趣量表就可以测验出该被测试者在 15 种需要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然后绘制出被测试者的人格剖面图。这样,一个人 15 项人格的定位状况便一目了然了。

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的可操作性强,采用标准化测试的形式,简单易行,解释比较容易,可进行自我诊断,测验结果客观、全面,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个人的行为随时间而有所改变,所以,个性测试所测量的行为比能力测试的稳定性差。被测试者容易弄虚作假。测试中的问题明显,稍有头脑的被试者往往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使自己看起来非常适合于某项需要。大多数问卷调查表容易被钻空子,所以,预测效度不太理想。在录用考核(或入学许可)中进行该类测试时,被测试者往往偏向好的一面,即选择社会所期望的答案,或把自己表现得更好的倾向。

二、人格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它的制定依据下面一些假设:第一,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有潜在的原因的;第二,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动机、需要、个性投射到其所遇情境中,尤其是投射到那些意义含糊的情境中,因此,当一个人看图构思一个故事时,极有可能不自觉地把自己的需要、动机、个性转移到他讲的故事中;第三,一个人在图中所观察到的是他感兴趣的东西,是他平时所关心的主题,是有别于他人的。因而从一个人所编织的故事中可以洞察他的心理需要的缩影。

投射测验最初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主要部分和真实特征都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通过回答明确的意思到的问题,很难流露隐藏在内心中的问题。而当一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景时,却常常无意识地把隐藏在意识中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泄露”出来。投射测验包括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克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1.罗夏克墨渍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罗夏克(Hermann Rorschach)于 1921 年设计编制的,是由 10 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这些测验图片以一定顺序排列,其中 5 张为黑白图片(1、4、5、6、7),墨迹深浅不一,2 张主要是黑白图片,加了红色斑点(2、3),3 张为彩色图片(8、9、10)。这 10 张图片都是对称图形,且毫无意义。施测时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这看像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到什么?”等,允许被试自己转动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目的都是为了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被试者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在讲述图片上的故事时,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这种测验属于个别施测,每次只能施测一人。在施测时主试者要记录的是:(1)反应的语句;(2)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3)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4)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5)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他重要行为等。罗夏克测验的全套图片见图 12-4。

图 12-4 罗夏克墨汁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 TAT)是美国心理学家亨利· 默瑞于 1935 年发明的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TAT 通过素描图像激发测试者投射出内心的幻想和精神活动,无意中成为呈现测试者内心和自我的 X 光片。全套测验共有 30 张比较模糊的人物图片及一张空白图片,其中有些是分别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有些是共用的。每个测验用 20 张图片,分两次测量,每次做 10 张。测验时一次取一张呈现给被试,要求他根据图片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讲一个故事。这些要求包括:(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2)图片中的情境是怎样发生的?(3)图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4)结局会怎样?被试在讲故事时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图画中的主人公身上。第二次测验时要求被试将故事讲得更生动形象并带有戏剧性。然后出示一张空白卡片,让被试想象上面有图画并根据“图画”的内容来讲故事。很多测验者认为,病人讲述的故事反映他的隐秘的需要、情绪、矛盾冲突及感受到的外界压力,并从这一张图画到下一张中表现出一致的主题。

主题统觉测验所依据的事实是:当一个人解释一个含义模糊的社会情境时,他很容易像他所关注的现象一样暴露出他自己内心状态来。他完全倾心于解释那个客观的现象,变得非常天真,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别人正在仔细地看他,这样一来,他也就毫无戒备,没有平日那么有警惕性……默里提出的方法是要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压力”。他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而且正是由于需要与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通过主题统觉测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并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心声。

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弹性大,被试可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随意做出反应。主试者的意图目的藏而不露,这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外界条件,使测试的结果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对心理活动了解得比较深入。另外,投射测验使用的是墨渍图或其他图片,因而便于没有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

投射测验也有缺点:首先,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同样的反应由于施测者的判断不同,解释很可能不一样。因为分析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主试。其次,这种测验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如测验上发现某人有侵犯欲望,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却很少出现侵犯行为。最后,投射测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课外阅读】

你想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吗?

如果你想评价自己的气质,可以用巴斯与普洛明(1984)所编制的 EAS 成人气质量表,请就下列 20 个问题用五个等级对自己进行评分:

1=一点也不像我

2=有一点不像我

3=既像又不像我

4=有一点像我

5=非常像我

1.我喜欢和人们在一起。(S)

2.我似乎总是在赶时间。(Ac)

3.我很容易受惊。(F)

4.我经常感到苦恼。(D)

5.感到不愉快的时候,我会立刻让他人知道。(An)

6.我是个独来独往的人。(S)

7.我喜欢一天到晚都忙碌着。(Ac)

8.大家都知道,我的脾气不好而且性子急。(An)

9.我经常感到挫折。(D)

10.我的生活步调很快。(Ac)

11.日常事务使我感到烦躁。(D)

12.我经常感到不安全。(F)

13.有很多事情都会惹火我。(An)

14.害怕时,我感到恐慌。(F)

15.我较喜欢和他人一起工作而非独自工作。(S)

16.我很容易情绪低落。(D)

17.我经常觉得精力充沛。(Ac)

18.身边的事情很难使我焦虑不安。(An)

19.我比同龄人更少感到害怕。(F)

20.我觉得人比任何事务都刺激。(S)

计算分数时,必须先将第 6、18、19 三个反向问题加以反转(即 5→1,4→2,3→3,2→4,1→5)。然后根据括号内的字母将问题分类(请注意,研究者将情绪维度分为三部分)。将每个分量表加总后会得到五个分数。为了能够更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请将你的分数与以下所列巴斯与普洛明所搜集的成人分数加以比较,见表 12-4。

表 12-4 巴斯与普落明的成人分数

萧伯纳有次写作休息时和邻居的小女孩一起玩耍。当送小女孩回家时,他对小女孩说:“知道我是谁吗?回家告诉你妈妈,就说和你一起玩的是萧伯纳。”小女孩天真地回应说:“知道我是谁吗?回家告诉你妈妈,就说和你一起玩的是克里·佩丝莱娅。”大文豪不禁惭然。后来萧伯纳对朋友谈起此事,感慨到:一个 7 岁的小女孩给我上了人生中最好最重要的一课。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个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下建议可以供你参考:

1.要有改变自己的愿望。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对自己的生活真的很满意吗?我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吗?”如果发现自己仍需要提高,那就要准备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某些改变。如果你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我们有一种不断改变自己的愿望。

2.对自己负责。我们只有对自己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负起责任才有可能设计改造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去责备他人。

3.学会检查自己的动机强度。检查自己的动机强度,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差劲”的一面。如果发现自己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随遇而安”的,那你就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人生的目标应不断进取,与时俱进,而不是一味贪图安逸。

4.诚实地接受现实。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必须从现实出发,因此我们要诚实地接受各种信息,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愿望来曲解这些信息。如果自己犯了错误,则要诚实地承认并加以改正。

5.运用成功经验。如果你有成功的经历,你应想想成功时的喜悦和兴奋,以激发自己再次获得成功的潜能。

6.要有“敢于冒尖”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但大多数人都担心“当出头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随大流。

7.融入事业。只有感到事业在召唤自己,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之中并为之奋斗,你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8.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评价。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将有助于我们不断估计自己的进度、已达到的新目标及其终极目标的关系。如果你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感到不顺心或在某种人际关系中遇到麻烦,不妨把它看成一个挑战,接受这个现实,为达到对自己负责的目的而改变自己和现状。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