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 出版者语
- 中文版序
- 正文
- 第 1 章 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 第 2 章 有没有罪恶感,是善与恶的分水岭
- 第 3 章 压制别人,就是邪恶
- 第 4 章 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 第 5 章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 第 6 章 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 出版者语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一章 意识和痛苦
- 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
- 第三章 复杂的人生
- 第二部分 心灵探索
- 第四章 自尊自爱
- 第五章 感受神秘
- 第六章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 第七章 神话:人性的旅程
- 第八章 上瘾:神圣的疾病
- 第三部分 寻找自己的归宿
-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 第十章 性与精神
- 第十一章 物质与精神
- 第十二章 从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反抗草率的思考
- 第一章 思考
- 第二章 意识与觉察
- 第三章 学习与成长
- 第二部分 在复杂中摔打,在矛盾中抉择
- 第四章 个人的生命抉择
- 第五章 团体的生命抉择
- 第六章 在社会中的抉择
- 第三部分 前半生追寻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 第七章 生命在焦虑中超越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 中文版序
- 序言
- 第一章 真诚的关系
- 第二章 独立与依靠
- 第三章 真诚共同体
- 第四章 危机与真诚关系
- 第五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 第六章 建立真诚关系比治疗更重要
- 第七章 进化的途径
- 第八章 人性的幻想
- 第 9 章 爱的人越多,喜欢的人越少
- 第 10 章 空灵的意义
- 第 11 章 不设防
- 第 12 章 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阴影
荣格把人类邪恶的根源描述为“拒绝面对阴影”。荣格所谓的“阴影”指的就是在心灵中,我们不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我们一直把这一部分藏匿在意识的地毯之下,不让自己或他人知道。
当我们被自己的罪过、挫败或缺陷逼到墙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自己的阴影。但是荣格使用“拒绝”这个词,是指较为激烈的行动。那些跨越了罪过边界而进入邪恶之境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拒绝接受任何罪恶感。他们不是没有良心(意识),而是拒绝承受良心的痛苦。也就是说,不是罪恶本身,而是拒绝承认罪恶,才使他们变得邪恶。
事实上,邪恶的人通常是非常聪明的,能够意识到绝大多数的事物,但是他们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阴影。 关于邪恶最简短的定义是“霸道的无知”。更确切地说,邪恶不是一般的无知,而是对于阴影的霸道无知。 邪恶的人拒绝承担内疚的痛苦,不容许阴影进入意识之中,让自己“面对”它。相反,他们会丧心病狂用谎言掩盖自己的阴影,甚至不惜霸道地摧毁他们罪恶的证据,或者毁灭任何揭发他们的人。破坏行动一旦实施,他们就成了邪恶本身。
罪恶感虽然时常被视为一种“缺点”,但事实上在许多方面,它是一种恩赐。真实地觉察到自己个人的缺失,我称之为个人的罪恶感。觉察人类是天性懒惰、无知、自私的生物,习惯性背叛造物主与自己的同类,甚至违背自己,这不是很愉快的觉察。但很矛盾的是,这种不愉快的觉察,却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恩赐。尽管不愉快,但正是有了这些适当对罪恶感的觉察,才使我们的罪恶不会失去控制。对抗我们本身所具有的恶的倾向,最有效的防卫就是对阴影的察觉。
要变得更有意识(良心)的众多理由之一,就是为了避免变得邪恶。所幸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代表真正的邪恶。但是仍有很多程度较轻的心理疾病正在泛滥,它们虽然不是邪恶,却也能反映出我们对于面对阴影的抗拒。传统的弗洛伊德心理学教导我们,大多数的心理失调是根源于隐藏的情绪——愤怒、被忽视的性欲等。正因如此,心理疾病被大多数心理学家划分在潜意识的范围,仿佛潜意识是精神病理学的基础,而病征就像是地底下的恶魔跑出来折磨地面上的心灵。我的观点则刚好相反。
我相信所有心理上的失调,基本上都是意识的失调。它们不是源于潜意识,而是源于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拒绝去思考,不愿意面对某些问题,忍受某些情绪或痛苦。这些问题、情绪或欲望之所以存在于潜意识中,只是因为逃避痛苦的意识把它们藏匿在了那里。
当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活动的人,没有一个会不健康到没有意识的地步,也没有一个会健康到拥有最完整的意识。意识有数不清的程度之分,视个人的努力而定。但是意识的程度非常难以衡量。即使有标准心理测验来衡量心理的健康程度,也很难决定真实的意识状态。我们可以从个人的行为来臆测。但是衡量意识最好的方式,也许是观察这个人平常思考方式的一致性。例如,一个倾向于草率思考的人,其意识程度就比一个正直思考的人要低得多。
思考与意识紧密相连,它们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平行的关系。意识是所有思考的根源,而思考是意识进步的基础。一旦思考有所败坏,在意识上也必有同样的失误。因此,一切人类行为——好的、坏的、漠不关心的——都根据思考与意识的参与或缺乏程度而决定。
人们时常问我:“派克医生,如果我们都有某种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没有人拥有完整的意识,那么如何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接受治疗呢?”
我的回答是:“当你被‘困住’时。如果你能成长就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停止成长,被困在原地打转,显然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当自己缺乏效率时,就不可避免会丧失成长的力量。”所以追求意识的进步还有另一个理由,它是精神成长的基础,经由这种成长,我们才有更大的能力。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