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事实→结论 模式能加强文章的逻辑性
——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
大家在电影、电视剧或是现实中应该见过这样的办公室场景吧:部下向上司汇报了某件事之后,上司追问道:“然后呢?”“所以呢?”“结论呢?”……比方说以下这个场景:
部下:“关于采访的事,我询问过 A 公司,他们说工厂里的生产线是不让拍照的。”
上司:“所以呢?”
部下:“所以……”
这个部下所欠缺的,是“导出结论的能力”。
⑴ 关于采访的事,我询问过 A 公司,他们说工厂里的生产线是不能拍照的,所以,我打算这次的版面内容以总经理访谈为主。
⑵ 关于采访的事,我询问过 A 公司,他们说工厂里的生产线是不能拍照的,所以,我考虑放弃采访 A 公司,而改为采访 B 公司。
根据“不能拍照”的事实, ⑴导出“变更版面内容”的结论, ⑵则导出“变更采访对象”的结论。无论⑴和⑵,都是根据事实而导出某种结论(结论的优劣姑且不谈),这一点就值得肯定。
【流程⑴】把握事实
【流程⑵】根据事实导出自己的结论
写文章时,必须意识到这个“⑴→⑵”的流程。“结论”部分,自然要加入作者的意见、主张或价值观等。如果只是叙述事实,而没有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作者的失职。
前几天体检,肝功能的测定结果是“需要治疗”。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别人看了大概会继续追问吧:“然后呢?”“所以呢?”
前几天体检,肝功能的测定结果是“需要治疗”,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戒酒一个月。
作者根据体检结果(事实),做出了“戒酒一个月”的决定,符合“⑴→⑵”的流程。
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这句话又如何呢?乍一看,好像符合“⑴→⑵”的流程……但却缺乏说服力。因为,“没有红绿灯→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因果关系太过牵强(简单粗暴)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十字路口都需要安装红绿灯了。
这句话的问题主要在⑴。为了让“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意见更具有说服力,需要稍微强化一下⑴的事实。
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因此,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个月已经发生了两起汽车相撞事故,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这就是强化事实之后的文章。补充说明“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和“这个月已经发生了两起汽车相撞事故”的事实之后,“⑴→⑵”的逻辑就变得自然多了。
可见,在⑴→⑵之间,需要建立充分的“因果关系”,以便让读者能够接受。因果关系薄弱,可能会被读者当作是“缺乏逻辑性”的蹩脚文章,所以需要注意。
另外,“⑴→⑵”之间的接续词,有以下这些:“因此”“所以”“于是”“因而”“由此可见”……
这些接续词都能表示“根据⑴ (事实),能得出后项的结果”,所以,可以用来导出结论。“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就越有逻辑性。
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
要学习如何从事实导出结论,“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当你看见或经历过某个事实时,尝试用“所以”导出自己的结论。
事实:在前面行走的女人被绊了一下,差点儿摔跤。
所以:我也得小心别摔跤才行。
事实:天气预报说:“傍晚可能会有雷雨。”
所以:出门时要带伞。/在傍晚前赶回来。
事实:昨晚只睡了三个钟头。
所以:今天得想办法做到在工作中不走神(集中精神)。
事实:汽油价格创下近两年五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所以:我要尽量减少长途旅行的次数。
事实:今年父亲迎来了六十大寿(六十岁了,迎来花甲之年)。
所以:作为庆祝,我想带他去夏威夷旅游。/我想慰劳一下父亲。
事实:下次我有可能会调去海外工作。
所以:要趁现在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做这项训练时,需要注意“事实”和“所以”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仔细确认,看用“所以”连接前后是否会不自然。
例如,“今年父亲迎来了六十大寿”这项事实之后,如果接着说“所以我要更努力”,就感觉有点儿牵强,因为“我要努力”和“父亲六十大寿”这两件事之间的关联性太薄弱了。
而“作为庆祝,我想带他去夏威夷旅游”或“我想慰劳一下父亲”则与“父亲六十大寿”的因果关系较强,容易让读者接受。
用“所以”导出的结论,能鲜明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意见和价值观。也就是说,这项训练还能起到认真审视自己的意见和价值观的作用。虽说训练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写作能力”,但其实还隐含着“发现自我”的深层目标。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