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节:序
- 第 2 节:前言(1)
- 第 3 节:前言(2)
- 第 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2)
- 第 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
- 第 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3)
- 第 8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5)
- 第 10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7)
- 第 11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8)
- 第 12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9)
- 第 7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4)
- 第 9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6)
- 第 13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0)
- 第 1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2)
- 第 1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1)
- 第 1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3)
- 第 1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
- 第 1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2)
- 第 2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4)
- 第 1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3)
- 第 2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5)
- 第 22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6)
- 第 23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7)
- 第 24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8)
- 第 25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9)
- 第 26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0)
- 第 2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1)
- 第 2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2)
- 第 2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3)
- 第 3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4)
- 第 3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5)
- 第 3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
- 第 3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2)
- 第 3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3)
- 第 35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4)
- 第 36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5)
- 第 37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6)
- 第 38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7)
- 第 39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8)
- 第 40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9)
- 第 41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0)
- 第 4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1)
- 第 4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2)
- 第 4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
- 第 4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3)
- 第 4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2)
- 第 4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3)
- 第 4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4)
- 第 49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5)
- 第 50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6)
- 第 51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7)
- 第 52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8)
- 第 53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9)
- 第 5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1)
- 第 54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0)
- 第 5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2)
- 第 5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3)
- 第 5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4)
第 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2)
在她那村里,随后有个传说,讲杨家的人命大福大,有"守护神"日夜保护。有人亲眼看见,穿黄色盔甲的大仙在窗口把守着。邵氏听说以后,没有说出谜底,暗自庆幸。有惊无险,又过一关,以后再也没人打她们家的坏主意了。
邵氏劳累一生,含辛茹苦,将三个子女教养成人,本来该多享些清福,由于孤儿寡母,操劳过度,49 岁就去世了。
其三,教子成材,勤学本领。
邵氏下世后,杨宜纯 26 岁担起家庭的重担。他有志气,心地善良,苦读诗书。受到良好的教养,对经史子集、中西医学都下过功夫,曾是当地颇具盛名的医师。他不但自己努力,而且催促自己儿子上学,一直到中师毕业。
杨宜纯医术高明,因为精通中医,又肯接受西医的科学理念,所以找他看病的很多,络绎不绝。他每年从上海爱华制药社购买数千银元的西药,给人医治疾病。如果碰到穷人,依他们的家境酌量收钱,太穷的不仅不收分文,反而临走赠送馒头,让他们在路上充饥。
他对佛学和禅学有精辟的研究,常被请去讲解有关理论。春节前后,鲁西南农村常有庙会。在每个庙会上,都有同善堂的信徒,用杉木和帆布,搭成临时讲经帐棚,宣讲人生的道理。来听讲的人众多,他们总是席地而坐,翘首以待。杨宜纯经常找一位苏老先生,两人搭档,高站台上,一人念白,一人讲解。
他们讲"报应",规劝世人行善,说"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出自《增广贤文》 )。"还讲时局,提醒人们注意,将有大劫大难,乱世到来,"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威胁京城"。也讲忠孝节义,谈到伤心处,听众痛哭流涕;讲到不孝子女时,听众人人气愤。
1928 年阴历四月初一,杨宜纯添了个孙子,因其生辰八字内里缺金,故乳名永金,后给他起学名叫庆鑫。"鑫"字取其金多兴旺之意,表示对孩子的希望。长大以后,他自己改名为正民。庆鑫年幼时,家中有祖父母、父母、小姑和他共六口人。祖父行医,父亲教书。
庆鑫三四岁时,在小姑的看护下,经常参与祖父的讲经活动,在场里挤来挤去。他觉得祖父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祖父可以使人又哭又笑,还有那么多人为他鼓掌。当庆鑫在棚下的时候,听讲的人会拉着他,称赞一番,有些人还把零钱、糖果、花生放在他口袋里。回家以后,母亲总是劝阻儿子,不要别人的东西。
其四,待人友好,善良宽容。
杨宜纯平素为人忠厚,积德行善,是有名的大善人。他幼年受欺,耳闻目睹了各种恶势力的胡作非为,遇到了不少恃强凌弱、蹊跷不平之事。因此他深知世态炎凉,长大以后以仁义为本,特别同情弱势群体,立志除恶扬善,扶危济困。
杨家有良田百多亩,收入可观,但多年不再添置田产,也没有再盖过一间房屋。杨宜纯说:"与人不睦,劝人盖屋。"他认为多置产业,生活奢侈,是一种虚华行为。他自己非常俭朴,粗布衣衫,终生食素。他常说:简单最美,无求自高。人为何不追求永久的生命,却安心为这臭皮囊作牛马呢?要知道,人为物所役,变成金钱与财产的奴隶,实在太可怜了。他还常讲:贪是最大的祸源。不论贪享受,还是贪名利,贪地位,最终都会招来灾难。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实应慎之戒之!
庆鑫的祖父杨宜纯乐于助人,将每年收入,除留够自己的家用外,多余的都用于赈灾济贫。他好讲:"施比受,更有福。"除了留意赤贫户,定期发放粮米外,听说某家子女众多,或遭受天灾人祸,生活无着时,都派人送去粮食和柴薪。也有人想向杨家借挪,却鉴于前债太多,难于起齿,就推来一车破砖烂瓦。他一见,明白来意,马上说:"你来得正好,我准备盖房,将来填楦,需要这些砖瓦。就把它们都倒在后院里吧!"然后,派人替他装上粮食。因而,杨家后院的破砖烂瓦,越积越高,几乎成了一座小山。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