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第六章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发布于 2024-10-13 15:59:36 字数 39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人的心灵成长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我对心灵成长阶段的了解不是靠读书得来的,而是得益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第一次经历发生在 15 岁时,当时我打算参观几个基督教堂。某种程度上说,我有兴趣了解基督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我对看姑娘更感兴趣。

我参观的第一座教堂只有几个街区远。那里有当时最著名的牧师,他的星期日布道经常在广播里反复播放。哪怕我当时只有 15 岁,我仍轻而易举地发现他是个沽名钓誉的骗子。然后,我走到街对面的另一座教堂里,那里的牧师不像第一个那么有名,但我一眼就看出他是个神圣的人,是上帝虔诚的子民。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的名字叫乔治·巴特里克。

当时尚未成熟的我完全搞不清状况。一个是当时最著名的牧师,但在心灵成长方面,我觉得自己远胜于他。另一个平凡普通,而在心灵成长方面却绝对领先我若干年。这似乎不合情理,也解释不通。

另一次经历发生在我做心理医生几年后,我注意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宗教信仰者因为陷入痛苦、麻烦或困境而来找我,经过治疗后,他们多半会变成质问者、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甚至可能是无神论者。但是,如果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来找我,经过治疗后,则多半会变成虔诚的信徒或关注精神生活的人。

同样的医生,同样的治疗,同样都取得了成功,结果却截然相反。这一现象让我困惑不解。直到后来,我渐渐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心灵上都处在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小心而灵活地看待它们。因为更高的力量能够借助奇特的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而人们又无法按既定轨迹,恰好进入相应的心灵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也是初始阶段,我将其定义为“混乱的、反社会的”。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约占人口的 20%,包括那些我称为“说谎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心灵缺失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人是完全没有原则的。我之所以说他们是反社会的,是因为他们貌似很有爱心,实际上,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却是自私的、颠倒的、操纵式的。他们从不讲原则,除了自己的意愿,任何规章制度都不放在眼里。因此,他们经常会陷入麻烦或困境,要么犯罪入狱,要么生病入院,要么流落街头。然而,他们中不乏具有自我约束力的人,这些人为理想而孜孜努力,常被委以重任,甚至可能成为著名的牧师或总统。

在第一阶段,人们偶尔也会触及他们自我本质的混乱。这大概是一个人最最痛苦的经历。大体上,人们能安然度过这个时期。但是,如果这种持续的痛苦不堪忍受的话,他们可能就会选择自杀。我想,一些无法解释的自杀或许可以归入这一类。偶尔,他们也可能从这种状态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这样的转换通常非常突然,颇具戏剧性。仿佛是上帝真的莅临人间,一把抓住那人的灵魂,将其送入更高的层次。某些人身上发生的这种令人惊讶的事情,通常是无意识的。如果你认为是有意识的,我想一定是那人对自己说:“我情愿去做任何事情——只要能把我自己从这混乱中解放出来,甚至,从此受束于某个制度。”

由此,他们转换到第二阶段,我将其定义为“形式的、制度化的”。之所以称其为制度化的,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依赖于一个制度来统治他们。对某些人而言,制度可能是监狱。根据我的经验,当一名新来的心理医生被派到监狱时,总会有一名囚犯负责把同牢房的犯人召集到一起,参加小组治疗,他是典狱官的得力助手,同时他还要小心他人暗算。他是模范囚犯、模范公民,在“制度”之下把自己调整得非常好,总是最早得以假释。然而,回归社会后,他立刻变成了犯罪浪潮中的一分子,之后又被捕入狱。在监狱中,他再次成为模范公民,在制度的大墙里重新使自己的生命焕发生机。

对其他人而言,制度也许就是军队。在社会中,军队扮演的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要是不以家长式作风来管理军队,军队就毫无战斗力可言。同理,人们不受制度的约束,生活也将一片混乱。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所服从的制度可能就是高度组织化的商业公司。但对更多的人来说,它是教堂。确实,多数经常去做礼拜的人都可以归入第二阶段,即“形式的、制度化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人们,以宗教倾向或宗教行为为特征。也就是说,他们依赖于教堂制度对他们的管理,非常注重宗教的形式,所以我称其为“形式的”。

如果有人开始推陈出新,改变他们的礼拜仪式或引入新的赞美歌,第二阶段的人们就会非常苦恼。例如,20 世纪 70 年代中叶,英国主教教堂决定改变某些原有规定,允许人们在不同的礼拜日,以不同的方式去祈祷。结果,许多人奋起反对,最终导致了教派的分崩离析。这种混乱在世界每种宗教内、每个教派内都发生过。

第二阶段的人们之所以会为这种改变而心烦,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要依赖那些形式,设法让自己从混乱中解脱出来。

在这一阶段中,宗教特征的另一个表现,是人们把上帝视作一个完全超然物外的存在。与此同时,他们对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上帝却知之甚少。实际上,这是人类精神之中固有的神性,用神学家的术语就是“无所不在的”。而他们完全认为,上帝超脱于心灵之外。他们总是按照男人的模式来想象上帝,他们相信上帝既是爱,也是惩罚。一有时机,上帝就会毫不犹豫使用这种惩罚。上帝就像一个高高在上、巨人般高大而又仁慈的警察,在某种意义上,第二阶段的人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上帝。

让我们设想一下,处于第二阶段的两个男女相遇,结婚生子。他们家庭稳固,抚养着自己的孩子。因为稳固对于第二阶段的人们非常重要。他们以孩子为荣,并尊重他们,因为教义说过,孩子是重要的,应该被尊重。虽然他们的爱有点像守法主义,缺乏想象力,但他们是彼此钟爱的,因为教义告诉他们要有爱心,也教了几招示爱的方法。

一个在这样稳定而有爱心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显然,孩子将汲取父母的宗教原则,就像吸吮母亲的乳汁一样,不管他们是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犹太教。到了孩子的青春期,这些原则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烙印,用心理学的术语叫做“内化”。一旦这样,他们将变成有原则的、能够自我管理的人,而不再依赖于某个制度。这时候——通常是在青春期,他们开始说:“谁需要这些愚蠢的神话、迷信和过时的旧制度?”然后他们开始疏远教堂,变成了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对于这些变化,他们的父母会惊恐、懊悔,这完全没必要。因为,他们已开始转换到心灵成长的第三阶段,我将其定义为“怀疑的、个人主义的”阶段。

一般说来,第三阶段的人们在心灵上应该高于第二阶段的人们,他们没什么宗教信仰,也不反社会,而是深深地涉足于社会。他们往往会成为某个领域或机构的中坚力量。他们信守承诺,深爱父母。通常情况下,他们富有钻研和探索精神,也会成为真理的追求者或是科学家。他们能发现许多真理的碎片,并由此窥见宇宙巨幅画卷之一角。他们会看到,这幅画卷美丽绝伦,而且与他们处于第二阶段的父母笃信的远古神话和迷信竟如此相似!简直太奇妙了!从这时起,他们开始转换到第四阶段,我将其定义为“神秘的、普适性的”阶段。

我使用“神秘的”来形容这一阶段,尽管这是一个难以定义的、被赋予贬义内涵的词汇。神秘主义者有一个特点:他们能够洞察到事物表面之下的某种联系。自古以来,神秘主义者认为男人与女人、人类与其他生物、活在世上的人与这个世界之外的生物之间,都有着各种关联。他们能看到这种关联。不管在什么文化或宗教背景下,神秘主义者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统一性和公共性,而且总是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神秘主义者源自于词根“神秘”。无疑,神秘主义者是爱好神秘的人,他们喜欢阐释神秘,非常自在地生活在神秘的世界里。而对于第二阶段的人来说,当事情不再按部就班时,他们就非常不舒服。

这些原则具有普适性,不仅仅是在美国,也不仅仅是基督教,而是所有国家、所有文化和宗教。确实,世界上所有最伟大宗教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似乎能够同时跟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人对话,好像一个已知的宗教教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举个犹太教的例子,《旧约·赞美诗三》末尾一句是“对主的惧怕是智慧的开端”。对于第二阶段的人,这句话被解释为:“当你开始害怕那个天空中的巨人警察时,你就真正聪明起来了。”说得没错!但对于第四阶段的人,可以理解为:“对上帝的敬畏展现给你启蒙的途径。”这也没错!

再举个例子。“耶稣是救世主”,这个句子被反复诵读。对第二阶段的人,这句话往往被解释成:“耶稣是公平的,无论我何时陷入麻烦,只要我呼唤他的名字,他就能够拯救我。”第四阶段的人则理解为:“耶稣通过他的生与死,为我指引一条救赎之路。”

我注意到,这种对经书的不同解释,在各种宗教中都有所表现。我想,它们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宗教,就在于它们可以同时给不同阶段的信徒以阐释的空间。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