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序 1:程序里的世界
- 序 2:最后一层表象
- 关于本书
- 致谢
- 引言:简单的本源
- 篇一:计算系统
- 第 1 章 数,以及对数据的性质的思考
- 第 2 章 逻辑
- 第 3 章 抽象
- 篇二:语言及其面临的系统
- 第 4 章 语言
- 第 5 章 从功能到系统
- 篇三: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
- 第 6 章 数据结构:顺序存储
- 第 7 章 数据结构:散列存储
- 第 8 章 执行体与它在执行过程中的环境
- 第 9 章 语法树及其执行过程
- 第 10 章 对象系统:表达、使用与模式
- 篇四:应用开发基础
- 第 11 章 应用开发的背景与成因
- 第 12 章 应用开发技术
- 第 13 章 开发视角下的工程问题
- 第 14 章 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复杂性
- 篇五:系统的基础部件
- 第 15 章 分布
- 第 16 章 依赖
- 第 17 章 消息
- 第 18 章 系统
- 篇六:系统的基本组织方法与原理
- 第 19 章 行为的组织及其抽象
- 第 20 章 领域间的组织
- 附一:主要编程范式 及其语言特性关系
- 附二:继承与混合,略谈系统的构建方式
- 附三:像大师们一样思考——从 UML 何时死掉 谈起
- 附四:VCL 已死,RAD 已死
15.2 分布的两个基本特性:可拆分与可处理
但什么是“分布”呢?
分布并不等于分割。“分割”是指一个问题集(无论是运算能力还是运算对象)能否被切分,例如前面一再提及的大象就是不可被分割的。而“分布”,指的是分割的结果能否被各个独立地加以处理。因此,我们说大象映射为石头之后具有了“(数据的)可分布性”,并不仅仅是因为在形式上进行了分割,还因为这些石头能被逐一称重。所以说:
“可拆分”与拆分的结果“可处理”,这两个特性在“分布”中缺一不可。
与一把秤相类似,一个函数实质上也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
- 其一,很明显,它能“处理数据” 2 并反馈一个返回值;
- 其二,函数能处理的数据也有类型、边界以及运算总量的限制。
就我们通常使用的、单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而言,“所有软件构成的全集”所提供的功能总和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函数”(设为函数 F)。因为从计算机通电运行开始,系统开始了唯一一个程序入口与处理过程:
- 步骤一:进行系统自检、BIOS 预设等常规的、硬件系统自有的处理程序;
- 步骤二:尝试按照约定次序加载移动存储、外部存储等设备中的处理程序 3 ;
- 步骤三:将系统的控制权转移给步骤二中找到的处理程序(的入口)。
请注意,在上述这个过程以及其后的全过程中,处理器(CPU)的处理其实是在单一的时间序列中进行的。而我们的操作系统之所以能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例如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与记事本),以及在后台与前台运行不同的服务与应用程序等,是操作系统:
- 将“所有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总和”,即是我们上面假定的函数F,分成了多个函数F0,…,Fn,计为F′;
- 将 F′ 理解为进程的入口,并假定 F′ 可以再分成多个函数F′0,…,F’n,计为F″;
- 将 F″ 理解为线程的入口,并假定 F″ 可以再分成……
可见我们的操作系统(或某个硬件环境下的软件系统)无非是在对需要运算的总量进行拆分,并尝试将这些拆分结果分布在“不同的逻辑单元” 4 中进行处理。
这一计算模型在单处理器时代被称为“分时处理”,即通过任务调度,将单一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分配给不同的函数。这些函数在宏观层面上是同时运行的进程、线程等执行体,即 并行5 ;而在微观层面上是分时运行的、单处理器的时间序列下的一个时间片,即 串行 。
回顾分时处理模型,其核心仍然基于“顺序机器”这一基本假设。与此相应地,其基本计算逻辑也是基于结构化程序设计观念,即可以将分支逻辑与循环逻辑统一为顺序逻辑的一个部分。进一步地,也可以将函数理解为一个子函数序列的连续运算。再进一步地,可以说:
如果子函数可以分布,则整个系统是可以分布的。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