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竖向对齐程序代码

发布于 2024-07-25 06:59:12 字数 3672 浏览 11 评论 0

最近在 HackerNews 上 Linux 内核编码风格讨论 非常热闹。

讨论的进行中,我的一个回复触发了另外一场关于 是否应该竖向对齐代码 的口水仗。我坚持我的观点!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竖向对齐。

为什么要竖向对齐代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int robert_age = 32;
int annalouise_age = 25;
int bob_age = 250;
int dorothy_age = 56;

相较而言,下面的写法更易读:

int robert_age     = 32;
int annalouise_age = 25;
int bob_age        = 250;
int dorothy_age    = 56;

只要用眼睛一扫,我们就能发现”bob_age”数字异常。我可以去轻松的识别这些变量都是数字,不需要拿眼睛一个个对比。

这种编码风格并不是被 广泛接受 。所以,我需要解释一些这种风格的好处。

代码的可读性

90%的编程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 另外 90% 是用来理解代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阅读代码跟阅读小说没多大区别。我们希望作者能把他的想法写明白,不需要陈词滥调长篇累牍,但同时要遵守所使用的语言的语法。

事实上, Linux 内核编码风格 里十分强调这一点。你给变量的命名同它的作用同等重要。

看一下下面的这段代码:

var thinG=doIt(thestuff,MORE_sTuff); /* LOL! */

就算你是十分解这段代码,你读起它来也十分费劲。

var totalBill = apply_tax(initialBill, taxRate);

通过给予变量有意义的命名,空格,大小写区分,我们能让这段代码更清晰。这意味着接手我们的代码的下一位程序员能更容易的理解它。

为什么要使用 Monospace 字体?

关于代码编辑器应该使用 monospace 字体还是 proportional 字体的争论,从未停息也不会停息,两派人各有所好。

有些异教徒会告诉你 proportional 字体最好的 ——忽略这些人吧。

最终是为可读性。什么方法能最简单的帮助我们理解代码?所以 IDE 才会有代码高亮配色,这样你就能轻松的分辨“foo”究竟是一个函数,是一个变量,是一个常量,还是一个注释。只要是能帮助我们理解代码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编辑器的问题

有趣的是,我遇到的很多批评的声音不是说代码竖向对齐的好坏,而是批评我的代码编辑器不行。

你这样做会破坏使用 diff 对比版本差异时的可读性和有效性。比如,本来只是一行是有一个变量有 bug,你能为了对齐变量改动了很多行,影响了查看关键修改处。也有能够忽略空格的 diff 技术,但至少你这样做得不偿失。
Andreas van Cranenburgh

…还有…

假如说,你有 50 行代码要竖向对齐,你把所有的值对对齐距离最远的那一行,而增加一个更大距离的行,你需要修改 50 行。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最终发现这样做是错误的。
scrollaway

他们说的是对的——在某些情况下。但关键是他们不会使用更好工具。

我记得 Elastic Tabstops 提供的一个技巧——如何自动对齐代码块:

columnblocks_coloured

正确的工具能轻松的完成这样的任务。计算机就是用来为我们干这些枯燥、重复的事情的-CPU 的工作很廉价,我们可以“浪费”CPU 的工作来让我们的代码更清晰可读。

Linux 内核代码 中还有 大量例子 能说明竖向对齐代码能让代码更适合人类阅读。

竖向对齐代码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但对于大多数情况,它的好处是大大的。

代码是我们表达我们的思想的媒介。如果你的工具使得理解这些思想更困难,那说明工具需要改变,而不是我们。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关于作者

薄情伤

暂无简介

0 文章
0 评论
23 人气
更多

推荐作者

内心激荡

文章 0 评论 0

JSmiles

文章 0 评论 0

左秋

文章 0 评论 0

迪街小绵羊

文章 0 评论 0

瞳孔里扚悲伤

文章 0 评论 0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