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React 状态管理的理解及方案对比

发布于 2022-11-23 22:35:39 字数 19412 浏览 128 评论 0

引入

在组内做了一次 React 状态管理的分享,总结了一些 redux 的问题,安利了一下 mobx 更方便的地方。整理成文字,便是此文。注:本文未整理完,大部分都是列的大纲,预计周二前整理完。ps: 应该整理不完

目录

  • React 状态、通信
  • Flux —> Redux —> Mobx
  • redux,mobx 对比

React 为什么需要状态管理

不妨先回忆一下 react 的特点。

React 特点

  • 专注 view 层

React 官网是这么简介的。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专注 view 层 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全能框架,相比 angular 这种全能框架,React 功能较简单,单一。比如说没有前端路由,没有状态管理,没有一站式开发文档等。

  • f(state) = view

react 组件是根据 state (或者 props)去渲染页面的,类似于一个函数,输入 state,输出 view。不过这不是完整意义上的 MDV(Model Driven View),没有完备的 model 层。顺便提一句,感觉现在的组件化和 MDV 在前端开发中正火热,大势所趋...

  • state 自上而下流向、Props 只读

从我们最开始写 React 开始,就了解这条特点了。state 流向是自组件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而且传递下来的 props 是只读的,如果你想更改 props,只能上层组件传下一个包装好的 setState 方法。不像 angular 有 ng-model, vue 有 v-model, 提供了双向绑定的指令。React 中的约定就是这样,你可能觉得这很繁琐,不过 state 的流向却更清晰了,单向数据流在大型 spa 总是要讨好一些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React 本身是没有提供强大的状态管理功能的,那 React 组件是如何通信呢?原生大概是三种方式。

React 组件通信

之前有总结过 React 的通信问题,再次简单提一下,并说明它们存在的问题。其实大概就是两种方式,其一是状态提升,即把需要通信的 state 提升到两者共同的父组件,实现共享和 Reaction。不过状态提升又分为 Continer 组件定义和使用 Context 属性传递,这两者虽然都算是状态提升,但是实际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会分为三种方式。
tx1

如图。A,B 组件下的 A1,B1 要实现 state 通信。

  • Continer

tx3

在 A,B 之上增加一个 Container 组件,并把 A1,B1 需要共享的状态提升,定义到 Container,通过 props 传递 state 以及 changeState 的方法。

此方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以后如果有一个 C 组件的 state,与 A 要做通信,就会再添加一个 Container 组件,如果是 A 的 state 要跟 C 共享,更是毁灭性打击,之前提升到 Container 的 state,还要再提升一层。这种无休止的状态提升问题,后期的通信成本非常高,几乎是重写。

  • Context

乍一看,Context 像是一个好的方案,它解决了无限状态提升的问题,都统一放到定义 Context 的组件就好了。不过 React 官网倒是不建议用它 Why Not To Use Context,理由是它一个实验性的特性,未来可能移除。不过我个人觉得已经不太可能移除了,因为基本 React 的 Provider 组件都是基于此做的。

下面是 Context 定义的一段代码:

真正不要使用 Context 的原因是,它在状态更新通知组件方面存在缺陷。Context 的机制是这样的,假如 context 中定义存在变化的值,比如上图的 value,Context 组件会重新渲染(执行 SCU,willReceivedProps),重新生成 context 对象。此举会使得 Context 下面的所有组件都重新 render,才可以接收到最新的 context 对象。

假如某一层,比如组件 A,没有 re-render,我设置了 shouldComponentUpdate = false,或者是一个 pureComponent,都会阻碍 context 对象的传递,相当于在流向中加了一堵墙。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发布订阅去改造。context 对象不再发生改变,而且子组件只第一次构建的时候接收 context 对象,这意味着 context 对象要内部实现订阅和发布的功能,即组件使用的时候订阅,对象属性变化的时候通知组件 render。关于此详细内容可以到如何安全的使用 Context查看(需要全局翻墙)

  • 发布订阅

listx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组件订阅,一个组件发布,了解观察者模式的都清除,这里 也有详细的代码。想指出的是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状态提升带来的问题,但是 state 保存在各个组件中,如果要做通信,需要写很多订阅/发布的代码,而且这部分代码也不好封装。最重要的是,数据流变得很乱,互相之间都有依赖,让代码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其实在这里就会想到,假如说让 Event 中心统一管理状态,统一分发呢,然后每个组件只需要接收,订阅的工作交给 hoc 去处理,我们只需要告诉 hoc 我们要什么 state,它遍从 Event 中心去取。当 state 发生改变,Event 中心 pub 事件,hoc 去处理 re-render 的工作,感觉这就是目前状态管理 library 都在做的,大同小异。

问题

所以随着 spa 的增大,这些方式都会有一些问题,状态无休止提升,context 不好用,发布订阅数据流向混乱,跟组件的耦合性较高,数据流不清晰,
大型 spa 组件通信成本太高。
statetx

所有我们希望有一个独立管理的地方,像这样:
storetx

它可能会有一个 store 的概念,store 去存储数据和状态,还需要可以被订阅,即 store 中的状态发生变化要做到及时的通知。再进一步就是可以跟组件的交互,通信都交给 store 来处理。
还可以区分变化和副作用,做不同的处理。

目前社区中熟知的状态管理库就那几个,接下来按照这几个库的发布顺序介绍一下。

Flux

Flux 是随着 React 的诞生,而提出的一种状态管理的解决方案。由于 MVC 模式在大型前端应用里变得流向复杂,以及 Model 和 View 的双向绑定问题。便提出了这样的结构:

flux

从 flux 开始,就是严格的数据流向,只能通过 actions 改变 store,actions 是借助 Dipatcher.dispatch 这样的 API 发出,然后再修改 store,由 store 去更新 view。

几个主要的概念:

  • Dispatcher,处理动作的分发,修改 Store 上的数据。register,dispatch
  • Store,负责存储数据和处理数据相关的逻辑.addChangeListener
  • Action,驱动 Dipatcher 的 JS 对象
  • VIew,视图部分,展示数据,react 组件的分层组合

flux 在 store 驱动组件这一层,没有做很好的支持,如果要做需要频繁的绑定事件。另外 action 也没有很好的异步方案。这些工作都需要用户自己去摸索处理。所以在 redux 去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且提出了更好的思想的时候,flux 很快就被替代了。不过 flux 为 redux 做了很好的借鉴,流程,action 对象,单向数据流。

Redux

redux

如果说 flux 是一种思想的话,redux 就是对 flux 最好的实现。redux 把 flux 的多个 store 概念干掉了,只有一个 store,并且内部由 reducer 计算生成新的 state tree。把 dispatcher 跟 action 解耦,action 就是一个简单的 actionCreator。redux 也基于 koa 的中间件思想,丰富了自己的拓展性。

几个主要的概念:

  • 一个 store,管理 state,并有 dispatch(action) ,subscribe 等方法。
  • Reducers. Old => new state。纯函数,用于计算新的 state。
  • 多了 Provider,store 的订阅者,通过它来与 react 等框架交互,比如 react-redux 中的 Provider。
  • Actions。由 provider 创建并由用户事件触发。

如果你是 flux 的使用者,redux 出现的时候,你基本很容易接受这个思想,除了一些函数式的思维。内容方面在这不过多阐述了,这不是本次的主题,面向的也是使用过的同学。

Redux 生命周期

  • Store.dispatch(action)
  • Reducer 执行
  • 生成 state tree
  • Store.subscribe(listener)

不过在源码里,都是在 createStore 初始化的时候,dispatch 方法里实现的。Redux 的 store,跟我们上面在“发布订阅”设想的一种思想就很契合了,store 不仅作为一个 state 的存储中心,还是事件中心。所有的订阅以及事件的分发,都在 store 里面处理了。而具体如何展示、计算数据(state),是用户传入的 reducer 决定的。关于 store 和 component 的结合,通过 react-redux 中的两个组件,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connect 也的确是 hoc,你只需要告诉它你用什么属性,它就帮你自动处理 reaction 的 re-render。

特点

总结了几个:

  • CQRS 命令与查询职责分离,说实话这个概念跟 redux 有关我是在知乎的某个问答看到的。当把 redux 的 store 看做一个 model 的时候,之前对 model 的查询、命令(增删改)对应的就像 redux 里 的 reducer、action 。我们不讨论这两者到底有何内在的联系,编程的思想本来就是相同的。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了解一下 Event Sourcing 和 DDD,都会找到跟 redux 相似的影子。推荐
  • 单向数据流,从 flux 开始提出,也是目前状态管理比较喜欢采用的,因为简单清晰的数据流向。
  • 很多函数式的思想。比如 Reducer,Immutable Data,Pure Func,Redux 内部实现, compose 等。
  • 通过 state 的引用变化,判断是否更新组件。既然 state 的不可变数据,基于此理论基础,使用最简单的比较数据引用,去判断是不是要更新 view。
  • 天生支持时间回溯因为每次的 state 都是新的引用,上一次的 state 还可以保存,感觉上是有了基础,实际要做很多工作。可以借鉴 redux-devtools 。
  • 中间件拓展,redux 最强大的地方便在于中间件的拓展。有一句话叫 好的设计不如好的拓展性

一些问题

这是我们要提及的重点。我在学习和使用 redux 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总结来就是以下四点,相信大家也会碰到

  • 约定多、理解难
  • 胶水代码
  • Effects
  • 手动优化

约定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堆的约定看着就头大,也不知道为啥这么写。我大概列举几个:

  • 三大原则,store 唯一,state 只读, reducer 纯函数。这个是我们学习 redux 初期就烂熟于心的概念了,几乎所有 redux 相关的入门教程,都会有这样的介绍,总之,就算不明白,我们也记住了。首先,store 设计成唯一的对象,一个对象能带来很多它简单的特点,比如所有的 reducer 计算都合并到这个 store,所有的组件修改,注入都是基于这一个对象;初始化同构应用的状态(服务端渲染)也更方便,服务端直接挂载一个 __ initalStore__ 就可以了。state 只读有函数式的感觉,另外也是单向数据流的关键,你不能直接修改 state 对象,只可以通过 action 去修改,这个跟 flux 是相似的思想。reducer 是纯函数,也来自于 FP。不能有副作用的操作,通常是 state 的一些重组,拷贝和计算。使用 redux,会有很多函数式的思想,所以很多人都会学一波函数式,比如说我... FP-Code
  • 建议我们用单独的文件存放 action;不要定义 action 对象,要用 actionCreator 创建。dispatch为了不让子组件感受到 redux 的存在,通过 bindActionCreators 生成这种 () => dispatch(actionCreator); 形式的 function。 如上图,最后可能就是 increase 这样的一个函数,然后组件内部去调用此方法,比如用 connect 这样的组件注入 actions 方法。最开始写 redux 的时候,我见过很多人在组件内部调用 dispatch 方法的,因为 connect 的第二个参数 MapDispatchToProps 不传的时候,它会默认把 dispatch 方法传下来。然后就直接在组件内部写 dispatch({ type: ’INCREASE‘}) 这样的代码,这跟使用 bindActionCreator 的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另外,大项目中是不建议组件直接用 dispatch 方法的,redux 建议的是 smart + dumb,即有一个 container 组件跟 redux 做交易,下面的组件要做成可复用的,跟 redux 无强耦合的组件... 所以,我理解的 actionCreator 的作用大概是这样。
  • reducer 强调纯函数,计算。返回新的 state。返回新的 state(redux 中的 state 概念理解为 reducer 返回的计算结果),意味着不可变数据,不可变数据操作就设计到一个拷贝的问题。深浅拷贝的方法,深拷贝的性能问题,节约内存等。可能会引入 immutable 这样的库,又增加了代码复杂度,侵入性较强,而且不是 plainObject,存在转换问题,可能会引入 redux-immutable 中的 combineReducers 去处理,内部做转换。。。总之解决的方案总是有,只是有一定的成本。redux 社区才人还是很多的。
  • state 设计的尽量扁平,最多两三层。
    嵌套太多层的话,取值的时候比较麻烦,也需要有容错处理(当然来一个 lodash 就好了)。这只是某个 state 的层级设计问题。还有对整个 store 的设计,比如根据模块划分,共享的状态和私有的区分。谈到这,又引申出什么样的状态该放到 redux 中,大多数情况下,用 redux 很好的处理了复杂的异步逻辑问题,所以复杂的 Effect 推荐放到 redux。另外就是一些需要共享的,比如 userInfo,AppState,特殊的界面状态。

这里总结了一些使用 redux 的时候,官网和社区推荐的一些规范或者约定。如果遵守约定还好,如果风格不一的话,其实这些约定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了。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对于新手来说,学习成本真的挺高的。然后就是 Effects 的一些问题。

Effects

这里的 Effects 主要指异步请求。最开始的方式是引入 redux-thunk,redux-promise 这样的中间件,去改造 store 的原生 dispatch 方法(compose 形成的函数调用链),使得它的参数不再局限于一个 action 对象,而是可以接收 function 或者 promise 对象,通过这一层把 Effect 影响去除,变成原来的 dispatch 一个 action 对象(代码层面就是经过函数调用链,最后执行原来的 dispatch 方法)。如下图:

thunk1

引入 thunk 后的数据流向大概是这样的。组件内部通过事件或者生命周期,去调用 hoc 注入进来的 actions 方法,通常是通过 actionCreator 创建的。由于中间件的机制,我们可以在 actionCreator 中 return 一个新的 function,自然而然的,异步代码和一些逻辑就写在了这里,也就是图中黄色标记的。比如我们 request 一个请求,当 response 的时候,我们再执行 dispatch 方法,把返回的 data 传递到 reducer。reducer 通过计算、拷贝,合并生成新的 state tree,然后会执行 listeners,无论你是通过 connect 还是订阅的方式,总之你的组件会 re-render 了,接收新的 state。大概的流程大家都很清楚了应该,问题在于实际业务中,actionCreator 这里会有很多逻辑代码,开始我们可能把最基本的 fetch,loading,error 的 catch 这样的东西通过 function 封装,去解决最通用的场景。不过涉及到复杂的业务,就会在 then 中出现很多的业务逻辑代码,比如有时候需要轮询的机制,有时候需要 dispatch 多个 action,处理起来不那么顺手,而且actionCreator 中的代码越来越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 function,action 不再纯净,违背了它的原意。所以 saga 出现了。

saga1

saga 全局下跑着 generator,需要 watch 的 actionType,通常是 async 的,用 takeEvery 或者 takeLatest 这样的方法做监听,如 yield* takeEvery('FETCH_REQUESTED', fetchData),当 type 匹配到 FETCH_REQUESTED,就会进入 saga,执行 fetchData(saga 中每个异步任务被定义为 Effect),不匹配的就仍然走到 reducer。跟 thunk 不同的是异步代码写到了 saga 中,也是图中标黄的。整个流程看起来更清晰,每一部分的职责单一, actionCreator 和 Effect、业务逻辑也解耦了。多人开发的大型项目中,这样的代码组织的确是可读性更高,如果你对整个数据流比较清晰,便可以很快定位到代码。当然 saga 的优势不止这一点,它还封装了一些复杂的业务场景。比如某个异步任务调用多次的时候,saga 可以 takeLatest,也就是只保留最新的任务,而 thunk 是比较难处理的,之前的任务不容易取消。另外 saga 也提供了 cancel 的 API 可以取消 task。它还封装了一些 promise.all, promise race 的功能,也默认支持堵塞和非堵塞的调用。总之,异步处理的很多常见它都帮我们想到了,好好看看文档,你便可以很容易并且很优雅的写出相关代码。

不过 saga 也有一些问题。比如错误的 catch,基本需要每个 task 要加一个 try catch,不然最后 saga 抛出的错,你根本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调试不尽人意,babel 的 source-map 有时也会定位失误。还有一个问题便是,redux 本来定义的文件就够多了,又出现了一个 saga,感觉像是把 actionCreator 里的异步代码换了个地方而已。另外,最开始的重复的代码也很多,重复的监听 saga 任务,call Effect,put action,便又需要封装一个通用的 fetchSaga 的方法,去处理常见的异步任务。引入 saga 的好处是优雅的处理的异步 action,提供的 API 也很强大。但是引入一方面是学习成本,一方面又是封装的时间成本,这都是项目选型需要考虑的。如果你的项目有大量的读取操作,轮询的状态,比较麻烦的异步任务,那引入 saga 带来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反之,则是增加了开发和维护成本,还是要注意场景。对 saga 的研究也没有特别深入,不再过多赘述了,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推荐几个:
1.redux-saga 实践总结2.

胶水代码

redux 的胶水代码也是开发时比较痛苦的地方。

  • actions、reducers、actionTypes 都要定义
    在使用 redux 的项目中,当你要共享状态或者处理异步的时候,假如说放到 redux 中,就不得不定义一堆类似的文件。有的人觉得这是比较好的约束和规范,而有的人就觉得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saga 里面的各种 yield => 封装

关于这一部分,社区也有很多方案,比较成熟的 dva, 封装的已经很好了,把 actions、reducers、actionTypes 以 model 的概念封装,尽管 redux 本来 model 的概念很弱。saga 的也封装到了 effects 中。

手动优化

跟大部分技术栈一样,redux 也需要手动调优,下面是我总结的几个:

  • mapStateToProps 采用 Reselect 做缓存当你采用 connect 去给组件注入 state 的时候,需要 mapStateToProps 函数去指定你需要的 state。而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可能你这个组件只使用了某个 state,但是其他无关的 action 触发的时候,mapState 函数都会重新执行计算。我在这里就踩过坑,比如我的 mapState 是这样的:
const mapStateToProps = (state) => ({ data: state.data.toJS()  })

在 reducer 中我把 data 通过 immutablejs 处理了,组件中使用的时候需要 toJS 转换成原生对象,而每次执行返回的都是新对象。所以每次包装后的组件做 shadowEqual 的时候,都认为 state 发生变化了,导致无关的 action 也会引发该组件的 re-render。这是由 connect 的机制决定的,hoc 内部调用 store 的 subscribe 函数,注册一个事件,当 dispatch 一个 action,所有 reducer 执行后,会 pub 这个事件,此事件就会对比两次 state 的引用是否变化,决定组件是否更新 state 以及 render。所以这里每次返回的某个 state 如果都是新引用,是有问题,并且 mapStateToProps 函数也不应该存放大量的计算代码。

reselect 就是用来解决上述重复计算的问题的,其实 reselect 可以理解为一个缓存函数,当你做过一次计算或者处理,该结果被缓存到哈希表(就是一个对象)中,下次遇到同样的输入,直接从缓存中调取,就不用重新计算了,也就不会有坑,效率也好一些。一个缓存函数类似于这样:

const memoize = (f) => {
  const cache = {};
  return (str) => {
    if (!cache[str]) {
      cache[str] = f(str);
    }
    return cache[str];
  };
};

const capitalized = (str) => str.slice(0, 1).toUpperCase() + str.slice(1, str.length)

const memoCap = memoize(capitalized);

利用函数式的高阶函数和 js 的闭包就可以实现最基本的缓存函数,简单来说,reselect 就是这样的原理。当你 f 的结果需要的计算越多,执行的代码越多,缓存的意义就越大。

  • 有时候需要 SCU 填 state 设计不合理的坑React 组件本身就拥有 shouldUpdate 的能力,比如组件 state 的引用是否变化。另外,React 也提供了 shouldComponentUpdate 这样的函数,让你可以自己控制 update 的细度。
    --------------------分割线----------------------
  • pureComponent shallowEqual
  • scu 的简化版,手动作浅层比较。
  • state 的层次设计,拷贝、设值问题
  • 对后端数据拆分

then,dva 去封装的思想或许是更好的选择。try mobx...

mobx1

mobx

  • 非常适合数据驱动的应用。

redux 还是遵循的 setState 一套流程,mobx 推出的时候,一个主张就是干掉 setState 的机制。

API

  • 只有五个。
    Observable
    Computed
    Autonrun
    Action
    Observer

数据流

依赖收集

  • mobx 核心点。

生命周期

  • 只有一个 componentWillReact,当然也会有 didupdate didmount unmount。

优点

  • 数据订阅颗粒度高,不用刻意维护性能
    oop 好上手,少些代码

思考

  • 什么时候用单例
  • 什么时候用 class
  • 什么时候注入到
  • toJS
  • observer 用的越多,效率越高,但是会强依赖 mobx

Mobx 拓展

Mobx,Redux 比较

社区

使用度关注度,redux 更多,社区 redux 也是完胜。

简单对比

  • fp vs oop
  • Elm vs 依赖收集 + 响应式
  • 单一数据源 vs 多个 store
  • Readonly vs read & write
  • Plain objects vs observable data
  • smart + dumb vs smart

总结

  • mobx api 简单,样板代码少
  • redux 需要注意的挺多,mobx 需要对依赖收集理解
  • Redux 规范 state,mobx 不担心嵌套
  • 性能方面。调优过的 redux 项目基本跟 mobx 打平。
  • Effect saga 封装的业务场景,mobx 没有中间件,不容易拓展。
  • 社区 redux 完胜,选哪个呢?

最后

虽然我通过一些 redux 的问题,去引出 mobx,但是并不意味着 redux 就是不好的。首先每个技术栈都是根据场景,团队需要去选择的。另外,手动调优的工作不仅仅是 view 层的应用中,而是整个前端的链路都是需要的,也没有完美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和优化,我们才能更快的进步。

拓展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关于作者

醉生梦死

暂无简介

0 文章
0 评论
995 人气
更多

推荐作者

已经忘了多久

文章 0 评论 0

15867725375

文章 0 评论 0

LonelySnow

文章 0 评论 0

走过海棠暮

文章 0 评论 0

轻许诺言

文章 0 评论 0

信馬由缰

文章 0 评论 0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