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P 1.4 源码分析

发布于 2024-02-11 11:08:19 字数 16492 浏览 25 评论 0

KCP 是基于 UDP 协议之上的 ARQ 协议实现。TCP 虽然使用的更广泛,但是在某些实时性要求更高的领域(如实时音视频、即时在线游戏等),会更倾向于使用基于 UDP 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项目的官网上,对 KCP 是这么介绍的:

KCP 是一个快速可靠协议,能以比 TCP 浪费 10%-20% 的带宽的代价,换取平均延迟降低 30%-40%,且最大延迟降低三倍的传输效果。纯算法实现,并不负责底层协议(如 UDP)的收发,需要使用者自己定义下层数据包的发送方式,以 callback 的方式提供给 KCP。 连时钟都需要外部传递进来,内部不会有任何一次系统调用。

UDP 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如果数据没有发送成功并不会自动重传,KCP 基于 UDP 协议之上实现了自己的 ARQ 协议,所以在继续介绍 KCP 协议之前,先大体了解一下 ARQ 协议。

ARQ 的两种模式

KCP 在 UDP 之上,自己实现了可靠性的算法,即给 UDP 加上了诸如超时重传、流量控制等机制,这些都是为了保证 ARQ 协议的运作。

ARQ 协议(Automatic Repeat-reQuest),即自动重传请求,是传输层的错误纠正协议之一,它通过使用确认和超时两个机制,在不可靠的网络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

ARQ 的实现通常有如下两种模式。

停等 ARQ 协议(stop-and-wait)

停等 ARQ 协议,意味着每个数据在发送出去之后,在没有收到对端的接收回复之前,将一直等待下去,而不会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如果超时还未收到应答,就会自动重传数据包,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下图是两种情况下停等协议的示意图:

stop-and-wait

  • 上图:正常不出错情况下运行的停等协议,消息 2 必须在发送方收到了消息 1 的对端确认回复之后才能发送出去。
  • 下图:出错情况下运行的停等协议,发送方发现消息 1 超时还未收到应答,就触发了针对消息 1 的重传机制。在这之前消息 2 都不会被发出去。

协议栈如何确认这个“超时时间”呢?答案是根据数据往返时间动态估算出来的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重传超时时间)时间来确认的。

连续 ARQ 协议(Continuous ARQ)

可以看到,停等协议的机制是“一应一答”式的,对带宽的利用率不高,传输效率不高。连续 ARQ 协议,可以一次性发送多个数据,而不必像停等协议那样需要等待上一个数据包的确认回复才能继续发送数据。

在使用连续 ARQ 协议的时候,接收方也并不会针对每一个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确认应答,而只需应答确认最大的那个数据包,这时就认为在此之前的数据包都收到了。这种模式称为 UNA(unacknowledge,即第一个未应答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该序列号的数据包都已经确认被接收到)模式,与之对应的是,停等协议是 ACK 模式。

然而,即便是可以一次发送多个数据包,也不意味着可以不受控制的发送数据,因为还要受到几种流量窗口的限制,这部分被称为 流量控制

拥塞窗口

拥塞窗口更多是对网络上经过的网络设备总体网络情况的一个预估。因为在真正发送数据时,并不清楚这时候的网络情况,因此启动时拥塞窗口会有一个初始值,然后根据以下几种算法进行动态的调整:

  • 慢启动:在启动时让拥塞窗口缓慢扩张。
  • 退半避让:在发生网络拥堵时让拥塞窗口大小减半。
  • 快重传:在网络恢复时尽快的将数据发送出去。

滑动窗口

拥塞窗口是对外部网络情况的一种动态的检测,而滑动窗口则是进程本身接收缓冲区的控制,滑动窗口就是接收方用来通知发送方本方接收缓冲区大小的。由于一个网络进程分为协议层和应用层,如果协议层接收数据很快,但是应用层消费数据很慢,这个滑动窗口就会缩小,通过这种方式来通知对端放缓数据的发送,因为接收方已经忙不过来了。

KCP 作为一个 ARQ 协议,内部就是要实现对以上这些机制的支持。

如果对 TCP 协议的实现有一些了解,可以看到上述的对端确认回复、超时重传、拥塞窗口、滑动窗口等概念,在 TCP 中就有,KCP 自己实现的 ARQ 机制,与 TCP 对比起来有如下的不同点:

  • 在 TCP 中,超时之后的 RTO 时间直接翻倍(即 RTO2),而在 KCP 启用了快速模式之后,RTO 的超时时间是1.5,避免 RTO 时间的快速增长。
  • TCP 协议在丢包时会直接重传丢的那个包之后的所有数据包,KCP 只会选择性的重传真正丢失的数据包。
  • TCP 为了充分利用带宽,会延迟发送 ACK 应答对端,这样会导致计算出来的 RTT 时间过大,KCP 的 ACK 是否延迟发送则可以调节。
  • KCP 正常模式同 TCP 一样使用公平退让法则,即发送窗口大小由:发送缓存大小、接收端剩余接收缓存大小、丢包退让及慢启动这四要素决定。但传送及时性要求很高的小数据时,可选择通过配置跳过后两步,仅用前两项来控制发送频率。

本文基于 KCP 1.4 版本对其实现做分析。

在展开讨论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术语概念。

  •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协议。KCP 就是其中一种 ARQ 协议的实现。
  •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链路层规定的每一帧最大长度,通常为 1500 字节。
  • 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分段大小。通常为 MTU-协议头大小。
  • RTT:Round-Trip Time,数据往返时间,即发出消息到接收到对端消息应答之间的时间差。
  •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重传超时时间,根据收集到的 RTT 时间估算。
  • rwnd:Receive Window,接收窗口大小,接收端通过该数据通知发送端本方接收窗口大小。
  • cwnd:Congestion Window,拥塞窗口大小,影响发送方发送数据大小。
  • ack:acknowledge,接收端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之后,通过应答该数据包序列号来通知发送端接收成功。
  • una:unacknowledge,即第一个未应答数据包的序列号,小于该序列号的数据包都已经确认被接收到。
  • 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慢启动阈值,用于在发生拥塞的情况下控制窗口的增长速度。

报文定义

每个 KCP 数据报文,其定义如下,注释中描述了每个字段的含义:

struct IKCPSEG
{
  struct IQUEUEHEAD node;
IUINT32 conv; IUINT32 cmd; IUINT32 frg; IUINT32 wnd; IUINT32 ts; IUINT32 sn; IUINT32 una; IUINT32 len; IUINT32 resendts; IUINT32 rto; IUINT32 fastack; IUINT32 xmit; char data[1];
};

在这里,挑其中几个重点的字段来展开说说,其他的字段已经在上面的注释中有描述。

  • conv:该字段是会话编号,由于 UDP 协议不是基于链接的,因此通信的双方需要会话编号一致才能进行通信。
  • cmd:指令类型,具体有以下这几种:
    • IKCP_CMD_PUSH:传送数据。
    • IKCP_CMD_ACK:应答接收到数据包。
    • IKCP_CMD_WASK:探测接收端接收窗口大小。
    • IKCP_CMD_WINS:通知接收窗口大小。
  • frg:分片编号,当发送的数据超过 MTU 大小时,就会将数据分片来发送,该字段就是用来存储分片编号,值从大到小,比如有 4 个分片,则从第一块分片到第四块分片的报文,该字段依次为 3、2、1、0。
  • fastack:用于快速重传的字段,具体的使用在后面展开详细的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报文在内存中的表示,当写入报文时报文的头部数据如下(由于 KCP 文档中有这部分的图示就直接引用了):

kcp 协议头,共 24 个字节
|<<
|
|    conv       |
|
|  cmd   |  frg   |  wnd     |
|
|    ts           |
|
|    sn       |
|
|    una       |
|
|    len       |

KCP 结构体

除了上面定义每个报文的结构体之外, kcp 协议栈还有一个负责记录 kcp 协议栈信息的结构体 IKCPCB

其定义及成员的注释如下:

struct IKCPCB
{
IUINT32 conv, mtu, mss, state; IUINT32 snd_una, snd_nxt, rcv_nxt; IUINT32 ts_recent, ts_lastack, ssthresh; IINT32 rx_rttval, rx_srtt, rx_rto, rx_minrto; IUINT32 snd_wnd, rcv_wnd, rmt_wnd, cwnd, probe; IUINT32 current, interval, ts_flush, xmit; IUINT32 nrcv_buf, nsnd_buf; IUINT32 nrcv_que, nsnd_que; IUINT32 nodelay, updated; IUINT32 ts_probe, probe_wait; IUINT32 dead_link, incr; struct IQUEUEHEAD snd_queue; struct IQUEUEHEAD rcv_queue; struct IQUEUEHEAD snd_buf; struct IQUEUEHEAD rcv_buf; IUINT32 *acklist; IUINT32 ackcount; IUINT32 ackblock; void *user; char *buffer; int fastresend; int fastlimit; int nocwnd, stream; int logmask; int (*output)(const char *buf, int len, struct IKCPCB *kcp, void *user); void (*writelog)(const char *log, struct IKCPCB *kcp, void *user);
};

kcp 库对外的接口中,首先需要调用 ikcp_create 函数创建该结构体,才能继续后面的工作。

几个队列

从上面定义的数据结构中,还看到了其中有队列指针,不难想象每个报文数据都是某种队列中的元素,确实也是这样,在 KCP 中定义了以下几个和报文相关的队列:

  • snd_queue、nsnd_que:发送队列以及其大小。
  • snd_buf、nsnd_buf:发送缓冲区及其大小。
  • rcv_queue、nrcv_que:接收队列以及其大小。
  • rcv_buf、nrcv_buf:接收缓冲区及其大小。

为什么发送和接收两端,既有缓冲区又有队列?在 KCP 中,队列是应用层可以直接进行读写的区域,而缓冲区则是 KCP 协议层接收和发送数据的区域了,如图所示:

kcp-queue-buf

在发送报文时,用户层调用 ikcp_send 函数,该函数最终会分配报文结构体指针,然后添加到发送队列 snd_queue 的末尾;而在 KCP 协议栈真正调用系统接口发送数据出去的时候,将从 snd_queue 队列中将报文取出,放入 snd_buf 缓冲区中再进行发送。接收报文的流程反之,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了解了相关的数据结构,这里开始分析核心流程。先来看看整体的框架。

概述

KCP 的实现中,把两个部分留给应用层来做:

  • 具体收发数据的流程,通过将 ikcp_setoutput 函数留给应用层注册来进行数据发送,KCP 自己并不负责这一块。
  • 何时驱动 KCP 进行数据的收发,即 KCP 内部并没有实现一个定时器,定期检查条件来触发收发流程,而是提供了 ikcp_update 函数给应用层,通过该函数来驱动 KCP 协议栈的运作。

除此以外,KCP 提供另外几个函数的作用如下:

  • ikcp_input:当应用层接收到数据时,通过该函数通知 KCP 协议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最终会生成报文存储到前面提到的接收队列 rcv_queue 中。
  • ikcp_recv:上一步调用 ikcp_input 函数完成对接收到的报文的解析之后, ikcp_recv 函数将解析完成的报文重新拼装到 buffer 中返回给用户层。
  • ikcp_send:用户层发送数据,最终会将待发送的数据编码成一个个的 KCP 报文存入 snd_queue 中。
  • ikcp_update:用户层调用该函数,来驱动 KCP 协议栈进行具体的协议收发、拥塞控制等流程,这些流程实际最终由函数 ikcp_flush 完成,但是用户层并不会直接调用这个函数。

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函数及流程如下图:

ikcp

在这里先对上图做简单的解释,下面再展开详细的分析:

  • 图中中轴的函数是 ikcp_create ,负责创建 kcp 协议栈结构体指针;而真正需要发送数据时,需要用户层自己调用 ikcp_update 函数驱动 kcp 协议栈工作。
  • 图的左边是用户层与协议栈的交互。用户调用 ikcp_send 函数,将用户缓冲区的数据,根据 KCP 协议拼装成报文放到发送队列 snd_queue 中。而当用户需要从协议栈接收数据时,会调用 ikcp_recv 函数,该函数会将在接收队列 recv_queue 中的报文反序列化成用户层缓冲数据,返回给应用层。
  • 图的右边是协议栈与网络之间的交互。首先 ikcp_flush 函数,会将发送队列 snd_queue 中的报文移动到发送缓冲区中,最终调用用户通过 ikcp_output 函数注册发送函数发送出去;同时,当收到网络层的数据时,会调用 ikcp_input 函数将这些数据以 kcp 协议的形式解析出来,放入到接收缓冲区 snd_buf 中。

以下对其中的核心流程做分析。

ikcp_input 函数是用户层接收到数据时调用的第一个函数,其传入的参数是收到数据的缓冲区。因为用户层接收到的数据,都没有经过 KCP 协议的解析,所以首先调用 ikcp_input 函数进行协议解析。又由于一个报文中可能存在多个 KCP 协议包,所以会遍历这个用户层数据缓冲区进行多次的 KCP 协议解析。KCP 协议,按照其包头中带的指令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

IKCP_CMD_ACK

对端应答 ack 报。处理流程如下:

  • 调用 ikcp_update_ack 函数更新 RTT 估算值。
  • 由于收到了对端的 ack,所以调用 ikcp_parse_ack 函数,遍历当前的发送缓冲区 snd_buf 删除对应该应答序列号的报文,因为该报文对端已经应答收到了,不需要再重发了。
  • 调用 ikcp_shrink_buf 函数更新 snd_una
  • 快速重传逻辑的处理,这部分在函数 ikcp_parse_fastack 中。

ikcp_update_ack 函数用于更新 RTT 相关的估算值,包括:

  • rx_rttval:rtt 平均值,为最近 4 次 rtt 的平均值。
  • rx_srtt:ack 接收 rtt 平滑值为最近 8 次的平均值。
  • rx_minrto:最小 RTO,系统启动时配置,在 nodelay 的情况下值为 IKCP_RTO_NDL ,否则就是 IKCP_RTO_MIN
  • rx_rto:估算出来的 rto 值,为平滑值+max(interval,平均值),在[rx_minrto,IKCP_RTO_MAX]之间。
static void ikcp_update_ack(ikcpcb *kcp, IINT32 rtt)
{
  IINT32 rto = 0;
  if (kcp->rx_srtt == 0) {
kcp->rx_srtt = rtt; kcp->rx_rttval = rtt / 2; } else { long delta = rtt - kcp->rx_srtt; if (delta < 0) delta = -delta; kcp->rx_rttval = (3 * kcp->rx_rttval + delta) / 4; kcp->rx_srtt = (7 * kcp->rx_srtt + rtt) / 8; if (kcp->rx_srtt < 1) kcp->rx_srtt = 1; } rto = kcp->rx_srtt + _imax_(kcp->interval, 4 * kcp->rx_rttval); kcp->rx_rto = _ibound_(kcp->rx_minrto, rto, IKCP_RTO_MAX);

}

可见,以上流程最终要算出来当前 KCP 协议栈的 rx_rto ,这个值最终会影响每个报文的超时发送时间,这在后面的发送流程中再解释。

另外还需要专门聊一下 ikcp_parse_fastack 函数,以及快速重传的处理。快速重传的原理是这样的:假设当前有序列号 [1,2,3] 的报文等待对端应答,当 KCP 协议栈收到报文 2 的 ack 时,知道报文 1 被跳过 1 次了;同样的,当收到报文 3 的 ack 时,报文 1 又被跳过 1 次。

这里的“跳过次数”就存储在 IKCPSEG.fastack 成员中,KCP 协议栈提供 ikcp_nodelay 函数可以配置快速重传值 resend ,当报文的跳过次数超过 resend 时,就马上重传该报文,不会等待报文超时,一定程度上加速报文的重传降低了延迟。

IKCP_CMD_PUSH

传送数据的指令,此时解析最终会进入 ikcp_parse_data 函数中,该函数流程如下:

  • 首先会通过报文序列号判断是否在当前接收窗口以内( _itimediff(sn, kcp->rcv_nxt + kcp->rcv_wnd) >= 0 ),或者已经接收过了( _itimediff(sn, kcp->rcv_nxt) < 0 ),这两种情况都删除报文返回,不做进一步处理。
  • 根据报文序列号在 rcv_buf 判断当前接收缓冲区中是否已经存在同序列号的报文,如果已经存在说明是重复接收的,也删除报文不再处理。
  • 以上两步都通过了,说明是首次接收该序列号的报文,将把该报文放入接收缓冲区 rcv_buf 中。
  • 由于 rcv_queue 中的报文才是最终面向用户层的,而上面的操作可能让 rcv_buf 接收缓冲区非空存在新的报文了,所以接下来将 rcv_buf 中的报文移动到 rcv_queue 中。

IKCP_CMD_WASK

对端请求探测窗口大小,此时会把探测标志位加上 IKCP_ASK_TELL ,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带上窗口大小通知对端。

IKCP_CMD_WINS

通知窗口大小。

快速应答处理

更新参数

前面的处理完毕之后,可能会收到新的 ack 报文,这时就需要更新 KCP 协议栈的拥塞窗口大小。

如果当前拥塞窗口大小小于对端的窗口大小( kcp->cwnd < kcp->rmt_wnd ),那么需要增加拥塞窗口大小,区分两种情况:

  • 如果拥塞窗口大小小于慢启动阈值( kcp->cwnd < kcp->ssthresh ):递增拥塞窗口大小。
  • 否则:
    • 拥塞窗口增量递增 1/16;
    • 如果当前拥塞窗口递增后小于增量的情况下才递增。
  • 最后,拥塞窗口不能超过对端窗口大小。
if (_itimediff(kcp->snd_una, prev_una) > 0) {
    if (kcp->cwnd < kcp->rmt_wnd) {  
      IUINT32 mss = kcp->mss;
      if (kcp->cwnd < kcp->ssthresh) { 
        kcp->cwnd++;  
        kcp->incr += mss;  
      }  else {
if (kcp->incr < mss) kcp->incr = mss; kcp->incr += (mss * mss) / kcp->incr + (mss / 16); if ((kcp->cwnd + 1) * mss <= kcp->incr) { kcp->cwnd++; } } if (kcp->cwnd > kcp->rmt_wnd) { kcp->cwnd = kcp->rmt_wnd; kcp->incr = kcp->rmt_wnd * mss; } } }

前面的 ikcp_input 解析完毕之后,将用户缓冲区的数据解析到一个一个的报文放到了接收队列 rcv_queue 中, ikcp_recv 函数就负责将这些报文重新组装起来放入用户缓冲区返回给用户层。

之所以这里还需要“组装”,是因为对端发送的数据由于超过 MTU 所以被 KCP 协议栈分成多个报文发送了。所以这里需要兼容多个分片的情况,如果待接收报文的所有分片没有接收完毕,那么不能处理。接收完毕或者不分片的情况下,就遍历这些报文将数据拷贝到缓冲区中。

上面的步骤完成之后,如果接收缓冲区 rcv_buf 还有报文,那么依然是把这部分报文移动到接收队列中,等待下一次 ikcp_recv 调用。

ikcp_send 函数是用户层发送数据的接口,最终会将用户传入的缓冲区数据,组装成 KCP 报文,放入发送队列 snd_queue 中。

这里需要注意两种情况。

  • 如果是流模式,那么首先 KCP 会取出发送队列当前的最后报文的结构体,如果当前报文还有空间就将部分数据拷贝过去。
  • 如果数据超过 MSS 大小,那么需要对数据分片,即将数据分为多个 KCP 报文发送。

前面的 ikcp_send 只是将待发送数据组装成 KCP 报文放到发送队列中了,具体的发送流程由调用 ikcp_update 函数来驱动完成的。

KCP 协议栈中,并没有任何的自定义定时器,即自己并不会主动来根据时间驱动来完成工作,这部分都留给了用户层,由用户层主动调用 ikcp_update 来完成这些工作。 ikcp_update 函数的处理其实很简单,会判断上一次刷新(flush)时间与这次的间隔,来判断是否调用 ikcp_flush 函数来完成工作,所以这里真正工作的是 ikcp_flush 函数,下面就来重点分析这个函数的实现。

ikcp_flush 函数本质就是根据当前的情况,封装 KCP 报文,将这些报文放到发送缓冲区 snd_buf 中,发送到对端。除此之外,还需要重新计算流控、拥塞窗口等参数。总体来看,需要完成以下的工作:

处理 ACK 应答

首先, ikcp_flush 函数将编码 IKCP_CMD_ACK 类型的指令,应答收到了对端那些报文。

探测对端窗口

在对端通知窗口为 0(即 kcp->rmt_wnd == 0 )情况下,需要探测对端当前窗口大小,即需要发送 IKCP_ASK_SEND 类型的报文。

在这里,涉及到 KCP 协议栈 ikcpcb 结构体的几个参数:

  • probe_wait:存储下一次探测窗口的时间间隔,该参数的初始值为 IKCP_PROBE_INIT ,每次新的探测间隔时间将在当前基础上递增当前的 1/2,但是最高不超过 IKCP_PROBE_LIMIT
  • ts_probe:存储下一次探测时间,不难知道这个值每次都是根据当前时间加上 probe_wait 计算出来的。

在当前时间超过 ts_probe (即 _itimediff(kcp->current, kcp->ts_probe) >= 0 )的情况下, probe 探测标志位就要加上 IKCP_ASK_SEND ,表示需要给对端发送探测窗口的报文了。

流控

以上已经处理了 IKCP_CMD_ACKIKCP_ASK_SENDIKCP_ASK_TELL 这三个类型的指令了,接下来就是处理 IKCP_CMD_PUSH 类型的数据了,这部分数据都已经在前面的 ikcp_send 由用户层传入的缓冲区解析拼装到发送队列 snd_queue 中了。

接下来,就可以遍历发送队列 snd_queue 中的报文移动到发送队列 snd_buf 中,进行实际的报文发送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当前在发送队列中的报文都能在一次 flush 过程被发送出去,要考虑三个窗口的大小:

  • 首先不能超过发送窗口(snd_wnd)和对端窗口(rmt_wnd)的大小。
  • 在开启流控(kcp->nocwnd == 0)的情况下,还不能超过当前流控窗口(cwnd)的大小。

前面的流程算出来发送时的窗口大小,接下来就按照这个窗口大小将 snd_queue 的报文取下来放入 snd_buf 中了。

发送数据

以上已经根据流控窗口选出了待发送的报文放在发送缓冲区 snd_buf 里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发送流程了。

针对每个报文,在发送之前要计算它的几个参数:

  • xmit:发送次数,每发送一次该计数递增,如果一个报文的发送次数超过了 dead_link ,那么认为网络已经断了不再尝试发送。
  • rto:用来计算重传超时时间的,初始值就是 KCP 协议栈当前估算出来的 RTO 值,在发生重传的情况下这个值会增加:
    • 在非急速模式下,每次递增的值也是 KCP 协议栈估算出来的 RTO 值。( segment->rto += kcp->rx_rto;
    • 急速模式下,每次递增的值也是 KCP 协议栈估算出来的 RTO 值的二分之一。( segment->rto += kcp->rx_rto / 2
  • resendts:根据当前时间加上 rto 时间计算出来的下次重传时间。

来看看发送报文需要考虑的几种情况:

  • 首次发送( segment->xmit == 0 ):设置 xmit 为 1, rtokcp->rx_rto ,以及重传时间为当前时间加上 rto( segment->resendts = current + segment->rto + rtomin )。
  • 因为超时发生的重传( _itimediff(current, segment->resendts) >= 0 ):递增 xmit 计数值,增加 rto 时间,以及更新下次重传时间 resendts ,并且标记发生了丢包( lost=1 )。
  • 快速重传( segment->fastack >= resent ):前面已经分析过快速重传参数 fastack 的作用,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除了第一种情况是正常发送之外,还发生了超时重传以及快速重传,根据这些情况,需要更新一下 KCP 协议栈的参数。

更新参数

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快速重传

在发生快速重传的情况下,会挑战 ssthresh 为当前发送窗口的一半大小,同时拥塞窗口为 ssthresh + resent 大小:

if (change) {
IUINT32 inflight = kcp->snd_nxt - kcp->snd_una; kcp->ssthresh = inflight / 2; if (kcp->ssthresh < IKCP_THRESH_MIN) kcp->ssthresh = IKCP_THRESH_MIN; kcp->cwnd = kcp->ssthresh + resent; kcp->incr = kcp->cwnd * kcp->mss; }

超时丢包

在发生超时丢包的情况下,慢启动阈值调整为旧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但是不能小于 IKCP_THRESH_MIN ,而新的拥塞窗口值变成 1:

if (lost) {
kcp->ssthresh = cwnd / 2; if (kcp->ssthresh < IKCP_THRESH_MIN) kcp->ssthresh = IKCP_THRESH_MIN; kcp->cwnd = 1; kcp->incr = kcp->mss; }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关于作者

雅心素梦

暂无简介

0 文章
0 评论
23 人气
更多

推荐作者

qq_E2Iff7

文章 0 评论 0

Archangel

文章 0 评论 0

freedog

文章 0 评论 0

Hunk

文章 0 评论 0

18819270189

文章 0 评论 0

wenkai

文章 0 评论 0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