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 8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5)

发布于 2024-10-02 22:12:15 字数 165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那时,庆鑫年仅四岁,对于母亲的教诲,还似懂非懂,只记得"贪玩小鸡",就会"挨竹板"。后经母亲多次解说,才深刻了解其真实意义:贪图吃喝玩乐,会走向偷盗、贪污、拐骗的邪路上去,招来真灾实祸。事后,他的祖父为庆鑫的伤口,缝合四针,祖父一再嘱咐,今后要听母亲的话,不要惹她生气了。

旧时家中,长辈说了算,家务之事,祖母岳氏爱管,拿得起,放得下,很有威严。"小鸡风波"惹得祖母大为恼怒,多次大骂,嫌儿媳"太狠心"。从此,他的母亲改变方式,便不敢公开打他了。但对庆鑫的要求,还是照样严格。白天做错事,母亲仅用眼睛,看儿子一下。庆鑫便心领神会,马上停止。否则待母亲忙完家务,回到屋里,定会教训他。小错,一五一十地进行批评;大错,便取出家法,竹板打手心,绝不留情。疼在身上,苦在心里,不敢哭出声来。庆鑫渐渐懂事,他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老人的溺爱,会使自己放纵。母亲是为他好。要是祖母知道了,母亲必定受气。打完板子,母子抱成一团,哭成泪人。

那时,儿媳都怕婆婆,母亲在祖母面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奶奶居高临下,挥来喝去,动不动就发脾气,来阵"枪林弹雨"。母亲是受气媳妇,苦水闷在肚里,倒不出来有时想不开。当时庆鑫年龄还小,丈夫不在家,给谁说呢?她心里烦闷,哭诉无门,忍无可忍,便想到寻死。有一次,妈妈寻死上吊,被儿子发现,儿子跪在地上,两手紧紧地抱住母亲双腿,边哭边哀求:"娘不要死,娘不要死。"母亲可怜孩子,改变了主意,搂住儿子,两眼热泪滚滚,落在儿子身上,留在儿子心里。

庆鑫实在生气,为母亲抱不平,说:"我恨奶奶。"母亲却打断他的话,说:"奶奶很可怜,年轻时受别人的气,受过不少罪。奶奶心里不平,多年媳妇熬成婆,有气就撒在我身上。妈受这点气不算什么,要敬重她老人家,不要生她的气。希望奶奶出了气,身体更健康。"对于常常折磨她的婆婆,竟然没有恨,只有理解与宽恕。她竟有那么多理由,原谅婆母,使人感动。

幼年时期,庆鑫与他的母亲心心相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是儿子行动的依据。唯有儿子能看懂她的眼神,分担她的忧愁。舔犊情深,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儿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影响,牵动着母亲的心。

他母亲教子,常讲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使儿子学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择邻而居。还给他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岳飞的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使秦桧等奸臣见了丧魂落魄。母亲的教子精神,可与孟母、岳母媲美。

母亲就像无私的蜡烛,燃烧了全部的母爱,照亮了孩子的未来。经过几年的言传身教,年幼的庆鑫,逐渐形成读书的习惯。当时,儿子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就是望子成龙,出人头地。儿子是母亲的唯一希望,要是不成材,没有出息惹她生气,她的一生不是太悲惨了吗?那不是太可怜了吗?所以年幼的庆鑫,渐渐立下志向,发奋读书,誓报母恩。

在母亲的管教下,庆鑫五岁时,开始学习小学课本。他读书勤奋,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四年的课程。

三讲忠厚。杨家责己严,待人宽。庆鑫跟别的同学吵架,母亲总是先批评儿子,并不偏向他。在家乡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庆鑫为了一点小事,与一位同学大打出手,各不相让,相互对抗,撕破衣衫,灰头灰脸。最后回到家中,母亲一眼看出来,他和别人打架了。再三追问之下,庆鑫才说出原委。她便拿起家法,朝儿子手心上,狠狠打了十下,手掌立刻肿胀,犹如气蛤蟆。

他的母亲流着泪,深有感触地说:"交友要谨慎,要交"善良忠厚"之士。如果认为他心术不正,说什么都不要理睬他。如果交朋友,要注意一个"忠"字。对待朋友要交心,他有不对的地方,你就要尽朋友之义,竭力规劝他,让他学好;你如果有错,也要虚心,接受朋友的意见,闻过则改,这样才能进步。对朋友还要注意一个"善"字,君子动口,不动手。怎么可以打人呢?我们的家风是得理也让人。以后再打架,不管对错,你都会挨板子。"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