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节:序
- 第 2 节:前言(1)
- 第 3 节:前言(2)
- 第 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2)
- 第 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
- 第 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3)
- 第 8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5)
- 第 10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7)
- 第 11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8)
- 第 12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9)
- 第 7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4)
- 第 9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6)
- 第 13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0)
- 第 1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2)
- 第 1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1)
- 第 1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3)
- 第 1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
- 第 1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2)
- 第 2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4)
- 第 1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3)
- 第 2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5)
- 第 22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6)
- 第 23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7)
- 第 24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8)
- 第 25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9)
- 第 26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0)
- 第 2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1)
- 第 2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2)
- 第 2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3)
- 第 3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4)
- 第 3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5)
- 第 3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
- 第 3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2)
- 第 3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3)
- 第 35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4)
- 第 36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5)
- 第 37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6)
- 第 38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7)
- 第 39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8)
- 第 40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9)
- 第 41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0)
- 第 4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1)
- 第 4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2)
- 第 4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
- 第 4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3)
- 第 4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2)
- 第 4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3)
- 第 4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4)
- 第 49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5)
- 第 50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6)
- 第 51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7)
- 第 52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8)
- 第 53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9)
- 第 5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1)
- 第 54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0)
- 第 5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2)
- 第 5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3)
- 第 5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4)
第 1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2)
庆鑫看着母亲的面孔,由于多夜的劳累和哀伤,苍老许多。他心里很难过,要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离开相依相伴的八姐,离开关怀他的乡亲,离情别绪,涌上心头,几度哽咽,情不自禁。那天吃过早饭,杨庆鑫背起行李与家人道别,却不见了母亲,她是怕离别,不忍哭着相送。八姐也没有出屋送丈夫。她心地善良,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双眼哭得像红铃铛,怕别人笑话。
家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小妹年仅四岁,也站在父亲身边向哥哥招手。祖母还弯着腰,用手巾擦泪。他不知不觉突然掉下眼泪,可怜起家人来。此时,他三步一回头,十步一停顿,一直这样走了很远,看见祖母、父亲和妹妹,还站在那里,没有移动。杨庆鑫心里想着:敬爱的祖母、亲爱的父母,别了。善良的妻子,别了。慢慢地走了好远,送行的人树挡雾遮,变得模糊。他才狠狠心,背着行李,顶着初春的严霜寒流,踏着积雪,大步走出,不知不觉,眼泪继续流下来,变得冰凉。
他们集合的地点,是定陶城北六公里的仿山。所谓仿山,是坟丘,名子叫"山",却是沙土堆积而成。因仿佛似山,故名"仿山"。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只有它高高耸立,显得威武壮观。相距五公里就可看见它的仙姿。它是西周诸侯--曹国王陵,分东西两山,东山埋葬着周文王六子、武王六弟、曹国大王振铎,及其后 25 代子孙的尸骨,他们是曹姓最早的祖先,这里有曹氏的始祖坟。西山是振铎儿子卞城王及其 16 代子孙的葬地他们是卞姓最早的祖先,这里有卞氏的始祖坟。
此地东临小湖,与河流相通,湖水常年碧波荡漾,清澈透明,鱼儿穿梭。湖中小岛,更是凑巧,十分美妙,恰似蓬莱仙岛。山上苍松翠柏,繁华茂盛,亭台殿阁,宏伟辉煌,光彩夺目,气势非凡。山顶古柏参天,碑石林立,庙宇众多,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古色古香。一百多尊神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彩绘金身。最高点为曹国祠堂,塑有曹王振铎的坐像,那是中华曹姓的始祖,姓曹的族众对他特别崇敬。另外还有百神庙、包公庙、玉皇祠、老君庙、火神庙等。每年农历三月底,曹大王生日前后,有几天盛大庙会。苏鲁豫皖四省,邻近各县的群众赶来,朝山拜神,有买有卖,热闹非凡。杨庆鑫小时候,祖父曾带他在此讲经,逛庙游山,很是开心。
然在此时,此处却被日寇占领,尼姑逃跑,香客绝迹,仿山很是凄凉。只有两个道士留下看庙。残墙断壁,落叶乱飞,寺庙冷冷清清。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六名鲁西南的学生中,只有庆鑫一人是定陶县的,其他都是邻县赶来的。他们先后来到这里,急着去南方上学,无心游览。
李先生也来了,他还是那身打扮,推了辆独轮车,上面放了一个破锅,捆了一个破旧的行李卷。临行之前,他嘱咐学生们:这里是沦陷区,集体行动危险,尤其是青年学生,人多目标大,容易引起怀疑。一旦被日伪军盯上就很麻烦,轻则挨打遭抢,重则遭抓被杀。学生们不敢不听他的话,三三两两,结伴而闯,前走后继,拉开距离,迤逦曲折,不敢停歇,一直向南方走去。一路上遇见不少灾民,衣裳褴褛,面带浮肿,携儿带女,逃荒要饭。
晚上,他们在荒村野店投宿。这些店铺地处路边,很是简陋,专为贩夫行人设立的,三面是墙,一面是门,车马行人,食宿混杂。上面有草棚遮风雨,下面铺些麦秸或稻草,就是床铺,破砖当枕头。店家没有食堂,只供大壶开水,客人可以租他的锅烧饭,多数行人自带干粮充饥。
大家都很年轻,没有出过远门,一天要走七八十里路,累得腰酸腿疼,步履蹒跚。庆鑫和王大头最小,脚上磨了许多泡,忍痛赶路,到了店里,不愿意动一动。李先生教他们用针挑破,庆鑫的脚疼得很,掉下泪来,又急忙低头擦拭,恐怕同学看见,被人笑话。吃过简单的晚饭,倒头便睡,因脚疼得厉害,常常失眠,越睡不着,越是想家。若是在家,有父母关怀,妻子照顾,生活上无忧无虑。而今天在旅途,怎么这么难啊,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两脚满是泡,走起路来疼痛难忍。但是,转念一想,男子汉志在四方,没有苦上苦,哪有甜上甜,为了求学读书,绝不能半途而废。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