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发布于 2024-08-21 21:53:54 字数 22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铁律之六十一: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搜索和点播等方式来获取所需资讯,这确实带来了效率和便捷。你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某个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重要信息会就此遗漏,需要传统媒体来弥补这种缺陷。

在IT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之前,在海量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附加值较高的技术活。记得十多年前,我刚上大学时,系里面还专门安排了一门课《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两个学分。当时老师还特别认真地说,利用图书馆检索资料和制作卡片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者将来在学术上的造诣。那时检索和摘抄全部用手工来实现。我自己比较笨,很长时间不得要领,在这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同班同学,一度郁闷得不得了。可是没想到,仅仅到了第二年,这些方法统统过时了,互联网和电子检索方式颠覆了这一切。

时至今日,我们需要查找什么资料,首先是“谷歌”或者“百度”一下,要不到专业性比较强的网站上搜索。即使非要查找一些期刊和图书文献,也可以借助于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或者图书馆的电子检索系统。同时,很多资料只要进行拷贝和粘贴即可,用不着一点一点去抄。十五六年前需要半年时间搞定的工作量,现在可能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搞定。我们很大程度上已经从繁重的资料收集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到材料的选取、梳理和提炼上。

我本人喜欢看《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头脑风暴》、《波士堂》之类的节目,再也不用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盯在电视前面了。只要在有关视频网站在自己方便的时间点播即可。当有一些小的时间碎片时,还可以搜索一下自己喜欢听的歌,或者是利用维基、百度和互动的百科功能,了解自己所关注人物的一些经历和事迹。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对全国各地的方言进行比较研究。有了互联网,有了搜索和点播功能,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对很多信息进行搜集和整合,也从纵横两个方面,以及更多的向度上拓展了自己的人脉。

我的很多成就就是在这种颠覆性的模式下取得的,我也渐渐醉心于这种极大方便和貌似随心所欲的方式,并将自己的网名确定为“e路狂飙”。慢慢地,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自己在听歌上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都是一些老歌,对新歌了解得太少。自己对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越钻越深,但对一些热得有些发烫的问题竟然了解甚少。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说成无知或者封闭,都不太过分。

2011年4月中旬,“金砖五国”峰会在三亚举行,电视都进行了直播,我还是没有认真关注。正好那几天,自家娘舅来北京办事,我去陪了一陪。闲聊过程中,他突然说起了“金砖五国”之间的一些事情,并将这五家实力和美国作了比较。在我印象中,一直是“金砖四国”这个概念,当时心中还纳闷,这个常识性问题,他搞金融的怎么还搞错了。但出于面子上的考虑,我也没有说什么。在回宾馆的路上,买了一份《京华时报》,上面有“金砖五国”的相关报道,才知道是我自己错了。信息来源整体性遭到割裂,竟然搞了一次大大的乌龙。

回到家里,跟老婆讲及此事,她就毫不客气地批评我,说信息获得太依赖互联网了,不去看电视、听广播和读报,酿成现在这样的恶果,也算是报应。我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是这么个理。传统媒体上的信息是根据那些机构自己的编辑思路选取的,虽然也会考虑到受众因素,但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个性化传播,因此会含有大量我们并不是很关注的信息。而这往往被我们视为传统媒体的不足,事实上,这既是一种劣势也是一种优势。

正是因为他们个性化不强,还向受众强加他们的编辑理念,使得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面比较广,其中一些资讯从短期来看可能对自己没有多少帮助,从长远来看可以扫除很多常识和思维的盲区。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家娘舅大我十多岁,是某家金融机构的中层,对财经类问题非常关注,主要通过《都市报》、电视新闻来获得相关资讯,互联网对他来说只是辅助手段。也许我俩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真的是有代沟,但就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也很难说我IN,他OUT了,确实需要对一些习以为常、符合媒体主流、还自以为是的说法,进行深入反思。

此类问题想必很多朋友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经过其后的一番反思,我有几个方面的认识,在此跟朋友们分享一下。第一,任何一种资讯获得方式,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以及弊端,不要因为“传统”、“新兴”、“主流”、“非主流”的一些概念,就对其发生偏见,最终因噎废食。第二,各种信息获取手段应该组合应用,方能扬长避短,发挥出“1+1>2”的效果,更有利于我们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事业上的长足发展。第三,新兴资讯渠道及其检索方式,可以使我们在“专”、“深”等向度上高歌猛进,但在信息面上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传统渠道,在个性化、延伸性和互动性方面有着很大不足,但在“广”和“全”上有着较为理想的表现,可以扫除一些盲区,不至于产生大的偏差。

从那件事情开始,我就开始调整自己的资讯获取方式。无论多忙,我每天至少选取一定时间从传统渠道获取信息,当然手段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听广播,可以是看电视,也可以是读《都市报》,而且每天都要保证一小时的读书时间,以此来平衡“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当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广度和疏漏的问题,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可以使此类问题得以减缓。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